美文网首页
艾灸笔记 | 妇科问题该如何灸

艾灸笔记 | 妇科问题该如何灸

作者: 意为七 | 来源:发表于2024-11-11 00:15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女性有妇科问题,常常反映在月经上。

健康女性来月经,周期会固定为 4 周。每月经期第一天,到下个月经期第一天间隔 28 天(一 说 21-35 天正常),而且经前、经中和经后没有不适感,特别是月经期间,处于一种「忘记自 己正在来月经」的状态之中。月经持续时间为五到七天,经血量适中,初期较多,后面几天比 较少,经血干净时不拖拉。 

能持续保持月经周期为 4 周,并且经期没有不适感,经血量适中,持续五到七天的女性,经期 可以不艾灸。

而出现月经周期不正常时,该如何调理呢?

1.月经来得早/来得晚

1.1  周期偏短,每隔三周左右来一次月经,中医叫「月经先期」,可能是血虚或者血热引起。

判断是血虚还是血热,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嘴唇的颜色,嘴唇颜色是很鲜艳的红色,多为血热,可以艾灸曲池穴,清表里热,同时忌口辛辣食物。而嘴唇颜色偏淡,或者紫暗,多为血虚,需要艾灸关元穴,补益元气,月经周期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1.2 而已经排除怀孕的月经周期偏长,四十多天,三个月,甚至半年来一次月经,中医叫「月经后期」,则可能是气郁、血瘀或者严重的气血亏损引起的。

简单判断是不是气郁引起的月经推迟,可以观察手指甲是否有很多小的竖纹。手指甲有很多竖 纹,月经又迟迟不来,可以艾灸膻中穴,解气郁,调经期。

长时间的气郁会形成瘀血,舌面形成暗斑,舌下形成明显的血络,而月经又推迟不来,可以艾灸鸠尾穴,活血化瘀,帮助经血正常下行。

严重的气血亏损引起的月经推迟,一般都有大出血的经历,止血后慢慢培补气血,可以艾灸关元穴或带脉穴。

1.3 还有周期忽短忽长,中医叫「月经先后无定期」,多为肾气不足或肝气郁结导致的。

肾气不足的人,常常伴随着腰酸,人易疲劳,可以艾灸关元穴调理;而肝气郁结的人,常常伴随着生闷气,胸闷,紧张时容易浑身绷紧等症状,可以艾灸膻中穴调理。

另外,经间期出血,也是养生实践之中很常见的月经周期异常。脾虚和肝郁引起的经间期出血,分别选择脊中穴和膻中穴艾灸,效果都很好。 

2.经期乳房胀痛、痛经等不适

2.1 经前的不适,最多见的是乳房胀痛。

经血的产生和正常下行,离不开冲脉的气血充盈和肝气的疏泄。正常女性经前,乳房都会有轻 微的胀感,通过肝疏泄经血下行后,这种轻微的胀感会自行消失。

而肝气郁结的女性,肝不能正常疏泄经血,散布胸中的冲脉之气过于充盈,可以引起乳房胀痛。此时艾灸膻中穴,疏肝理气,效果很好。 

2.2 临近月经期,最常见的经期不适感,可能就是痛经了。

调理痛经,要先看痛状,是肚脐正下方的小肚子冷痛,还是小肚子两侧拘紧而痛。

小肚子冷痛,多数情况是肾气不足,寒气包裹子宫导致的,最佳选择是艾灸八髎穴,补肾气,温下焦,止痛经。 

八髎穴位于腰骶部,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穴,艾灸时在八髎穴附近找到灸感强烈,并且 灸感能传到小肚子的点定灸,可以很快看到止痛的效果。 

而小肚子两侧是肝经循行经过的地方,此处拘紧而痛多是肝经受寒所致,可以直接在痛处施灸,也可以艾灸肝经上的阴包穴,如果灸感能传到痛处,能够很快止痛。 

 肝经受寒、肝气不疏引起的痛经,经常能看到。《黄帝内经》说:「膝为筋之府」而肝主筋,膝盖长时间受寒,先伤膝盖后伤筋,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到肝。寒气循着肝经向上,很容易影响到卵巢和子宫。 

走在马路上看到不少女孩子,穿长裤时还特别膝盖处打洞,图一时凉快,殊不知暗地里埋下了痛经的隐患。所以,艾灸阴包只是改善痛经之方,要根本上杜绝痛经的可能,膝盖得好好保暖。 

2.3 除了痛经,经期的不适感还常常有坠感,可以出现腰坠、肚子感到坠。

坠感多数是肾虚引起的,艾灸除了选择补肾气的穴位,如肾俞、命门、关元等穴位外,还常常可以配合上焦的穴位,升提阳气。配合身柱、大椎等穴位艾灸,或者简单按揉百会穴,都能提升改善经期坠感的效率。 

3.崩漏问题

经期不适感之外,经血量过多或过少,也是女性苦恼的问题。 经血量过大,中医称为「崩」,区别于月经量少,但是淋漓不尽的「漏」。古人的艾灸经验明确告诉我们:艾灸隐白治血崩。

古人艾灸时,是将艾绒直接放在穴位上方,呈小塔状,再用线香点燃,这种艾灸方法很适合灸位于足大趾端的隐白穴。今天我们用艾条悬灸,艾灸隐白穴不是很方便,我们可以挖掘古人艾灸治血崩经验背后的深刻道理,寻找替代穴位施灸。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艾灸隐白可以很好地增强脾经经气,增强脾统血的功能。在养生实践之中,我们看到子宫和卵巢无器质性病变,却经期大出血的女性,多半是脾气虚、统血无权导致的,艾灸脊中、脾俞、肚脐等穴位,只要灸感强烈,伴随着灸感传到左上腹部,艾灸时就能看到经血止住的趋势,而且停灸后很少反复。 

脾虚导致的经间期出血,也是通过艾灸脊中,增强脾气而调理改善的,不难发现,脾气不足、统血无权引起的出血,可以是滴滴答答的经间期出血,也可以是血量较大的经期大出血,而我们都可以通过艾灸增强脾气的穴位调理这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时间不明原因的经血量过大,可能会有危险,最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经血量过大,多由脾虚引起,而经血量过少,则既有脾肾不足,也有肝气不疏,我们说一个是虚证,另一个是郁证。虚证需要慢慢调理,艾灸命门、脾俞等补脾肾的穴位,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郁证常可以艾灸鸠尾,改善比较快。 

4.调好月经,对妇科问题也有帮助。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等病该灸哪里?

在养生实践里,常常先暂时不看这些病名,而是观察咨询者的基本面,再用中医的眼光审视,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调理的着手点,常常就是想办法调理好月经。 

坚持艾灸,慢慢地月经周期变成每 28 天来一次,来月经的不适感越来越轻,经血量也逐渐变得适中,此时再去体检复查,往往有惊喜。

无论遇到什么症状,最好先追踪引起症状的原因,再选用恰当的穴位对治,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但知道了要艾灸哪里,只是成功了一半,操作时手法做到位,才能真正收获艾灸调理效果。 艾灸时,温度不能烫,要找到一个温温的、令自己舒服和放松的距离。艾灸时长以自己的感受为主,灸到不想灸了才停灸。 

灸时留意身上的热感、酸麻胀痛感、发沉或犯困等灸感。灸感发生,意味着艾灸起效,此时最好不要停。艾灸不是枯坐傻灸,而是跟着感觉来。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妇科病一定要艾灸才能除根?

    为什么艾灸温灸能治好这么多妇科病? 这是因为,艾灸温灸对女人特适合!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淤,经络堵塞、...

  • 艾灸如何调理妇科疾病

    治疗月经延迟和经量减少及闭经的艾灸取穴: 妇科疾病艾灸:循经灸任脉、肝经、脾经、肾经,重点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

  • 艾灸实践灸

    感谢我的家人、朋友,是她们的信任让我艾灸之路不断地前行、不断思考。 艾灸好,如何灸、如何处理艾灸中出现的问题,这是...

  • 妇科问题艾灸

    所有的妇科炎症,都有艾灸来解决! 1【月经不调】 艾灸取穴:关元、神阙、三阴交 症状分析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

  • 艾灸调理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不用怕,艾灸调理分三步,彻底灸走它! 一、春雨连绵,警惕妇科炎症! 冬去春来,阴晴不定,雨水频繁,潮湿的环...

  • 用艾灸治妇科,没想到把色斑给灸没了!

    2018-03-24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 一、艾灸治妇科,没想到把色斑灸没了! 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灸友本来...

  • 胡有宸:艾灸三乱现象会摧毁你的健康

    回顾艾灸: 灸法手法有: 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艾灸方式有1: 温针灸、直接灸、电子艾灸、瘢痕灸、无...

  • 艾灸,你讲究了吗?

    关于艾灸,众多艾友最关心的问题是灸哪个穴位,有什么功效,一次灸多少时间。其实,艾灸之前您首先要了解的是如何选对艾条...

  • 艾灸到底该如何施灸?

    关于艾灸, 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动不动就发那种满身冒烟的灸照,说是在补阳气,祛湿寒,事实真的如此吗? 艾灸本是养生、疗...

  • 知道艾灸灸感才知道艾灸的重要性

    灸感是个什么东西呢?有灸感就是证明艾灸见效了吗?那没有灸感就表明艾灸无效么?这些问题,我们下面一一说明。 灸感的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艾灸笔记 | 妇科问题该如何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rm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