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作家,喜欢一段文字,有时只是一瞬间的只言片语入心,便久久浸入。今天,读到李娟的一篇写母亲的文章,文中写到母亲每次探望她,都带着大量的行李,这些行李如何在一趟趟换车中安然到达,是个千古之谜;母亲每次走后,家里好像撤走了一支部队。读到此处,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
见过母亲的人,都深深地觉得她形销骨立,清瘦的脸颊上是一条条曲折不均的沟壑,流淌过的是岁月长河。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倔强地诉说着年华的沧桑,翻黄的皮肤是夕阳的余晖。再厚的衣服也包裹不住她瘦削的身子。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都是这样瘦,但是从不弱。家里有一本翻黄的相册,我总是喜欢翻看,那里面有母亲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清新可人,她的青春也如春花般绚烂,可是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母亲已老。
母亲做人认真和善良,她能和周围的人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整栋楼的邻居和她关系很好,因为她待人总是用十倍的心思和真诚。楼上姐姐家的二宝没人带,她毫不犹豫地接过来,抱抱哄哄就是半天,乐在其中;风雨欲来,楼下奶奶家的衣服没及时收,她一定要用那专属的亮嗓子喊得四邻皆知,看着人家把衣服收好才放心;隔壁叔叔家的孙子没人接,她骑上车子直奔学校而去……渐渐地,四邻都喜欢和她交往,人气旺得很,家里也常常品味到邻居各家的独家私房菜:秘制鸡腿、特色香肠、卤味T骨、剁椒鱼头……最近还结交了一位帅阿姨,老公是大厨,于是我们家的餐桌食谱档次又提升了,还经常有厨师秘制的各种美味上桌。她还热心地帮一位卖菜的阿姨解决燃眉之急,换来的是家里不断有便宜的新鲜蔬菜,她过意不去,硬是在阿姨的儿子结婚时随了一份礼。人,从陌生到熟悉,只有一颗心的跨度。
外地的姨夫在淮安住院,她非常坚决地要每天送饭,因为她一直认为医院的饭菜不够干净,吃了对病人不好。于是,每天清晨变着花样做好早餐,中午按照健康菜谱配餐,只有晚上不去送,但还要风尘仆仆地跑去看一眼才放心。从家里到一院,电动车至少二十分钟的车程,她每天风雨无阻,毫无怨言,姨和姨夫见她来回奔波太操劳,整个人更显消瘦,几度婉拒送饭,都被她坚决驳回,她那么坚定,那么坚持,无人再敢言语。于是,一如既往地送下去,一送就是一整月,姨夫感动不已,每每提及此事,发自内心的感谢。虽然,很多时候,我不能理解母亲过于认真和善良,常常觉得她会累着自己,但是从心底深深地仰视她,她的一腔付出,我,做不到。
母亲极度爱干净,家里的洗涤搁物架放置的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肥皂就有八、九块,颜色不同,皂盒不同,便于区分。她主张衣服一律要手洗,我仔细观察过她洗衣服的场景:清水先浸泡半小时,然后深浅色用不同的盆盛放,搓洗的时候左三下右三下,前三下后三下,肥皂前前后后抹均匀,一定要看到每件衣服的泡沫把衣服覆盖了,才是洗干净,方可放心洗下一件,所以往往洗一次衣服要在洗手间里呆上几个小时。我们家的洗衣机最大的功能就是脱水。经她双手洗过的衣服,白色纯净,彩色鲜亮,晾晒的时候对待每一件衣服就像自己的作品一样,捋顺、服帖,才放心交给阳光一亲芳泽。在我看来,有的衣服能交给洗衣机的就不要手洗,解放双手解放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如若我用洗衣机清洗衣物,必定会惹来一顿有端的批评,悉数洗衣机的弊病,指责我做事的态度。母命难为,我也加入了手洗衣服的队伍,这个习惯已经保持许多年,估计此生也会如此了。
母亲日渐老去,明天的她比今天更老,耕耘了一生,脸上留下的深深浅浅长长短短的线条,那是用勤劳和善良编织的岁月阡陌,是用坚强和宽厚交汇的年华丝缕。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
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爱,
绵绵的爱里有深深的情,
深深的情里有浓浓的意。
平安夜,愿您,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