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原文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eng1)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shao1)之人,何足算也。”
傅先生的翻译是:
子贡请教: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士?
(士,就是古代的念书人。)
孔子说: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负君主所托,就可以称为士了。
子贡说:想请教次一等的表现?
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ta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ta尊敬长辈。
子贡说:想请教再次一等的表现?
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再问:当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样?
孔子说:噫!这些人的器识像是厨房里的小用具,算得了什么?
佛有佛眼,儒有儒眼。这一集就是儒眼看人,在孔子看来,念书人分三种境界:
孔子儒眼中的头等念书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孔子儒眼中的二等念书人:宗族称孝,乡党称悌
孔子儒眼中的三等念书人:言必信,行必果
还一种,不入孔子儒眼的念书人:斗筲之人
整个这一段看下来,觉得最后的问答真是多余了,就是底下这两句: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为什么这样讲?刚刚才总结过的,孔子说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看来孔子他老人家恐怕年纪大了,忘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了。
胡琏有胡琏的使命,斗筲有斗筲的用途,何必分高下、贵贱呢?
酒最好喝到微醺,月最好是半满,话也只说七分才好,三句已经圆满了,何必再来个半句?谨言慎行,说说容易,做起来其实也不难。没事念念这一段: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若即若离,似远还近。
记性好的话,再来这一段也不错:
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斗筲与大小
查了一下这两个字,原来:斗筲,指斗与筲;喻些微;微小。筲:一种竹器,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忽然想起一句话来:
小而无内,是谓小;
大而无外,方为大。
意犹未尽,就说说大跟小吧:
大小之一
大以小见,(所谓的大,是有小的存在)
容小乃大;(能够包容很多小的,就成了大的)
大大小小,(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
各有是处;(大小各有它的用处)
大小之二
小而言大,(把小的说成大的)
以大为小,(把大的当成小的)
不知大小,(分不清大小的概念)
无有是处;(都是行不通的)
大小之三
可大可小,(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若虚空变;(就像虚空一样变化多端,无处不在)
或大或小,(有大的,也有小的)
混然天成。(大跟小是自然形成的整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