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原文是: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gu3)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le4)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先生的翻译是: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这个人,他说:公叔先生平常不说话、不笑,也不拿取财物,这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这是传话的人说得夸张了。公叔先生在适当的时候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说话;真正高兴了才笑,别人不讨厌他笑;应该拿取的财物他才拿取,别人不讨厌他拿取。
孔子听了之后就说:你说得好,但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值得考证的就是最后一句: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以孔子的修养,居然会这样讲话,真是无法想像。不知道谁加多了这一句。毋宁不取。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gu3)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le4)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公叔文子小传】
基于上面的想法,找了一些资料,证明最后那句‘子曰:其然,岂其然乎?’确实不该是孔子说的话,更不该辑入《论语》里面。材料有三:
第一,公叔文子的基本简历
公叔文子,春秋时卫(都城在濮阳西南)大夫,即公叔发,卫献公之孙,名拔,谥号“文”,故称公叔文子。卫灵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04年);鲁定公侵郑,占取匡(今长垣县北),去时不向卫借路,回时阳虎却要让鲁军过卫都中,卫灵公怒,派弥子瑕追鲁军。当时公叔文子已告老退休,坐车去见灵公,劝灵公不要效法阳虎,让阳虎作恶增多自行灭亡。灵公乃止。其家臣分居异僎有贤才,他推荐僎和他做同等的官。
第二,领导给公叔文子的奖状是‘贞惠文子’,颁奖词如下:
《礼记•檀弓下第四》: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第三,孔子对公叔文子也非常赞许。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论语》)
时而后言,乐而后笑,义而后取的确值得效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