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诊断四法竟道出作文之真谛(随笔)

中医诊断四法竟道出作文之真谛(随笔)

作者: 化龙乔民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09:36 被阅读0次

    (原创)杨别除      微信公众号: 化龙乔民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诊断疾病的四法:望、闻、问、切,望就是看面色,见神态,观舌苔,察五官;闻就是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喘息,并嗅出患者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就是询问患者的感觉,以前的病史;切就是用手把脉象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上述诊断四法看似简单,其实充满辩证施治的思维,很有科学道理。

    今天我要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来谈另一个话题:作文之道。

    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它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不谋而合,前者说的比较高深,难以理解。后者简单明了,形象地说明了问题。一篇好文章一般都体现了这四大因素:

    一、望:望天望地,望人间万象,许多美文从天气、天象开始写起,然后开始写大地,地上的植物、动物与相关的人物。

    二、闻:大自然和人类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人对声音的反应。

    三、问:针对自然和人类诸种状态,作者不免产生一系列疑问,不禁要问,问宇宙、问自然、问人类、问作者自己,谁又来作答······

    四、切:一篇好文章,切口要小,由小到大,就像庖丁解牛,才能游刃有余。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以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为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清明节的路上见闻和感受,用望闻问切来分析,望就是节日的天气,“雨纷纷”。闻就是一路上行人挂青扫墓,怀念先人的哭泣声,“欲断魂”。由此激发了作者的情感,孤身在外,漂泊不定,心生寂寞忧愁,只想借酒消愁,顺理成章地“借问酒家何处有”,切入到另一个画面,“牧童遥指杏花村。”

    另一个例子就是毛泽东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主席这首词,用望、闻、问、切四字去分析,就更加明显,开始就是望:“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接下来就是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以静来表动,这是作者表达上的高明之处。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都是问,作者又巧妙地做了回答。切就是从自然风光入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步步引出主题。

    毛主席这首词写于1936年,蒋介石看到后,嫉恨不已,暗中征集全国文人,作词无数首,无一首超出,结果徒劳而终。因为毛主席这首词的功力已达到了一剑封喉,无法超越的地步。

    其他还有很多好文,都可以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去剖析,有兴趣的话,还可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个暂且留待看官自行完成。

    抛开作文不算,中医是一门带有哲学思想的医学学科,医人更医心,小到为人处世的人际关系,大到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望、闻、问、切四字皆可用上。这是中医祖先未曾想到过的,也是中医这门古老的学科对人类的新贡献。不知我的观点是否成立?敬请各位看官发表您的高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诊断四法竟道出作文之真谛(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wf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