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日更计划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0-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0-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作者: 幺拐妖怪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09:06 被阅读0次

三、【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1.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为什么父母们给孩子制造了这么大的压力?

那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父母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书中提到了4种嫁接形式,并且分析出父母总是能够成功嫁接焦虑的原因。

转嫁(一):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全陪妈妈”逼儿子成少白头

转嫁(二):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知识分子要求孩子更上一层楼

转嫁(三):孩子是实现目标的对象,教育学家的“完美教育”逼孩子自杀

转嫁(四):通过打孩子宣泄情绪,“打是亲,骂是爱”的潜意识并不伟大

“全陪妈妈”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提高孩子的能力”,尽管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效果仍不肯停下来。她们看似是为孩子,但内心中,她们是为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而焦虑,自己完全停止成长了,她们希望儿女能够出人头地,却忘了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

工人妈妈们对孩子的发展很满足,但“知识妈妈”们对孩子的标准普遍苛刻,因为她们比的不是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是否去了哈佛。妈妈们把理想的自我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替自己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徐国静认为,这些父母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当成“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上,亲情关系也变得像“债主”和“债务人”般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前者的特征是,“我”将对方视为和“我”完全平等的一个人,而后者的特征是,“我”将另一个人当作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具。无论目标多么伟大,当一个人将另一个人视为对象或工具时,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有些孩子成了父母教育学理论的实验对象,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一些家长,当对孩子的暴力起不到效果时,会将暴力转向自己,做一些自残的极端事情。这种行为利用孩子的孝顺心、同情心来逼迫孩子屈服。

那么,父母总是能够成功嫁接焦虑呢?

第一,个人原因。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第二,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的确缺乏保障,这严重加大了父母的焦虑。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被父母的情绪主导,成功接收到父母的焦虑,并以此为自己的焦虑。

用转嫁压力的方式,父母们控制住了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去发展,但是孩子的学习乐趣被“转嫁”。

2.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幼童时代,父母无条件的爱就像是在打造一个安全岛。心中有了安全岛,孩子才会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他们深信,如果受伤了,受挫了,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家是最暖的港湾,是永远为我们而留的。

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幼儿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爸爸妈妈的爱就是安全岛的基石。

但是当家人给予自己太大压力的时候,自己无处宣泄,就只好寻求网络渠道了。孩子的乖张行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会觉得没有人全心全意地爱我,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孩子一直重复“被遗弃猜想”。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1-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2-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3-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4-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5-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6-溺爱的心理真相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7-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8-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09-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0-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1-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2-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3-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10-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wx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