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看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学,还是之前听说的正面管教(起源于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的错误目的表,都在论证一个事情:孩子总是努力获取关注。我其实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行为动机。我猜想是为了获取安全感。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人类的社会属性源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只有通力合作,人类才有可能战胜比自身庞大的动物,以获取食物,维持温饱,从而获得安全感。从人类成长历程来看,呱呱坠地的婴儿对外界一无所知,在不断长大过程中,只有在周围的人在意自己时,自己才觉得这个环境是安全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们抵御安全的需求放在金字塔的第二个位置,这里的安全主要是指生理上的安全。而后面三个层次的需求主要是偏向心理的安全。当满足这三个需求时,其实你已经找到了处理和外界关系的方法,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你是安全的,外界也是安全的。

阿德勒说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了解一个人如何运用它自己的印象和经验。对这个定义进行拆分,首先心理学是包含过去的经验的,其次心理学是处理经验的一种体现,再者,心理学是解决未来的问题的。
再来看小孩喜欢获取关注这个问题,如果说获取关注是二级目标(一级目标是为了获取安全感),那么每个小孩实现目标的形式应该是不同的。这个区别来自于他过去的经验,也就是过去他为了获取关注采取的行为。再者,如果他用的是过去的方式,说明这种方式得到了验证,是有效的,可行的,所以他会选择重复使用,而不是去尝试新的方式,因为新的方式有可能导致失败,这是与一级目标相矛盾的。当然,如果以前的方式是无效的,那么他尝试新方式的动力会更足,因为实现目标的动力在驱动着他。另外,当他不断验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时,以后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情况,那么他就知道如何处理了。
好像有点绕,举个例子。
有一个小孩在外人看来特别调皮,但是在他妈妈的眼中,他却是一个贴心暖男。我猜想,他在家的时候应该是表现得乖乖的,很听话的。因为在他的经验中,这种方式是妈妈接受的。而在学校或者其他环境中,他采用了另外一种模式,也就是调皮捣蛋,跟权威者(老师)对着干,同样的道理,这也是他验证过的有效的方式,所以他重复使用。
那么问题是,面对这种小孩,应该怎么办呢?
给到几个建议:
1.找小孩单独聊天,询问他在家的表现,在学校的表现。
2.询问他这种调皮捣蛋的时候他的感受,真实感受。
3.看到老师的反应他又是什么感受
4.坦诚告诉他你看到他的行为时是什么感受
5.和他一起商量一个双方认同的获取关注的方式,比如,如果你今天想要我多关注你的话,你可以做什么什么,我就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