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帮助孩子走到更好的地方>学心理

<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帮助孩子走到更好的地方>学心理

作者: uglybob | 来源:发表于2016-03-25 11:13 被阅读38次

为什么小孩喜欢弄坏东西,因为小孩需要感知这个世界

为什么小孩喜欢乱尿尿,因为小孩从尿尿中得到快感

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小孩这样,你可以看一下<弗洛伊德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1、口唇期(0—18个月)

这个时期的婴儿主要通过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刺激获得食物和快感。口唇是这一时期“力比多”最集中的区域,婴儿也会把手指或其它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2、肛门期(18个月—3岁)

此时儿童的力比多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

是训练幼儿的排泄阶段,弗提醒父母不要训练过早和过严。

肛门型人格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和放肆;二是表现为过分干净、过分注意小节,固执和吝啬。

3、性器期(3—6岁)

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

出现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男孩对母亲较亲近,女孩跟父亲亲密,企图排斥母亲。处于无意识状态。

恋父(母)情结最终要受到压抑,因为儿童惧怕同性父母的惩罚。这种情结的健康解决办法取决于儿童对于同性别父母的角色认同。

4、潜伏期(6—12岁)

潜伏期又称“同性期”,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界限分明,甚至互不往来。直到青春期这种现象才有所转变。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同性别父母的角色认同。自居作用。男孩向父亲学习行为方式和角色意识,女孩向母亲学习行为方式和兴趣点。

此阶段如果没有同性别的父母可以模仿或者亲子关系不好,可能影响到性别上的心理认同与成熟。

“性别角色混乱或倒置”。

5、生殖期(12岁-17、18岁)

又称“异性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关注自身形象,注重外貌、服饰、表现等。

青少年竭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也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

青少年通常会采用剧烈运动来消耗体力,并试图把性的问题转移到高度抽象的智力活动上,从而达到排解性的压力或宣泄内心焦虑的目的。

樱桃边缘,心理学妈妈

庄杰、香梨、Steven  等人赞同

我是一个学心理学的妈妈,我有个快2岁的孩子,男孩。

孩子很听话,懂礼貌,会撒娇,喜欢妈妈抱抱;

1岁半能自己吃饭,出门会拜拜,回来会你好;

换了尿布会自己丢,头上抹了洗发露会自己洗;

数数能从1数到10,不过没有7;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学心理学的妈妈养娃的全部

还有后半段

1岁半能自己吃饭,但要吃得全身都是;

出门会拜拜,但是还是要先大哭一场;

换了尿布会自己丢,丢完还要翻翻垃圾桶;

头上抹了洗发露会自己洗,洗完还要尝一尝;

我知道你肯定偷偷地笑了一下,心想,学心理学的人养娃好像也就这样。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学心理学的妈妈养娃的全部

还有完整版

孩子哭孩子笑孩子闹孩子长高;

孩子闹脾气要小汽车,去游乐场不想走;

孩子体贴孩子叛逆孩子打人孩子乱跑;

我都接受,

不管他是什么样,他都永远是我的宝。

学心理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尊重生命原本的模样,帮助孩子去到更好的地方;

他跌到了,我告诉他要自己站起来,不是地板坏,而是自己要小心;

他要什么东西没拿到,一直哭,我告诉他,宝贝,要好好说出来,大声哭妈妈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遇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我鼓励他去一起玩,抢不到玩具就拿水果换;

我会带他看书、听音乐、去动物园认识好多好多的动物;

也会带他去超市,问他要吃什么自己挑,但是只能挑一个;

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会先问他怎么了,而不是先让他别哭。

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我们对他的态度,会成为他以后面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他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小秘密,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

但只要他想起妈妈,就想起一个永远支持他的人,就够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2.26更新

没有想到引起了这么多知友的共鸣,谢谢评论里问我还需不需要一个儿子or女儿的盆友,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

补充~我们在家都管孩子叫豆哥~

事件一:昨天晚上跑步去了,回家比较晚,一到家豆爸就告状说,他在吃牛肉干,豆哥喊着要吃,他就顺手给他一块我给他专门买的葱油曲奇,结果,结果,豆哥就生气地把曲奇扔在了地上!然后,豆爸就很生气打了他的手,我说然后呢?你有告诉他为什么要打手吗?豆爸说,豆哥刚扁嘴要哭,我还没开口,他就听到你敲门,立马兴高采烈跑去开门了···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事件二:吃完饭豆哥骑着小车车来回跑,不小心撞上了我的膝盖,我说哎呀,好痛啊···豆哥相当担心,马上下车过来摸着我的脸说,别哭、别哭、别哭···豆爸说,那你跟妈妈说对不起,豆哥马上说,对不起,对不起···妈妈乖···

事件三:在奶奶的小菜园里,豆哥看到奶奶每天浇水,就拿着水壶过去,浇了自己一身水;看到奶奶摘一些蔬菜和水果,也过去帮忙,当然也摘了很多未长大成熟的东西,比如绿绿的柠檬,还有绿绿的西红柿,绿绿的小橘子···

说这么多是想说明什么呢?世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学了心理学的我也并没有说遇到什么事情都马上能知道如何解决,只是我可能在事情之后多了一层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下次遇到这种问题我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我们跟孩子一样,养育的过程也是全新的体验,孩子成长,我们也要学习。

学心理学的人,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多一些好奇,以及很多很多的悦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3月11日更新

被评论里说娃长得像王宝强和地包天的评论shock到了,我意识到我挑错了照片···为了不毁掉娃的形象,我决定把照片删了,万一以后他成为了网红呢?偷笑脸^^

2016年3月15日更新

就在豆哥2岁生日来临之际,他自己把1到10数全了···又长大了一点~

编辑于 2016-03-15  30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580

赞同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沈勇,互联网从业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帮助孩子走到更好的地方>学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zr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