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喋不休
01
就在昨天,笔者接到“老板”的电话,对方言语果断威严,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命令我到他办公室去一趟,当听他说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天,我居然也遇到电信诈骗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既不想大骂他一顿,也没有故作受骗和他玩玩的兴致,只好无奈的挂掉了电话。
对于这种的情况,我能做到的只是不上当,对电话另一边的人我毫无办法。换个角度来看,这牲口也只是食物链底层的人,而那些制造漏洞、玩忽职守的人才是最该受到谴责的!
2013年的时候,一个叫陈伟才的人大代表提议,针对电信诈骗,要追究电信运营商的法律责任,因为群众的损失,银行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
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还拿出公安一线的材料,介绍说诈骗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改号诈骗电话畅通无阻从境外进入、群发诈骗短信泛滥等渠道一直切不断。这与电信业务经营者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安全监管制度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电信诈骗依然猖獗!
02
去年8月份,徐玉玉事件让很多人惋惜,高中刚毕业,被名牌大学录取,正是生命蓬勃的时候,还是父母的唯一指望,然而一通诈骗电话终结她的生命,事情发生之后,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说徐玉玉心态不好、阅历不深,这种苛责是极为残忍的。
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一个公共安全有保障的社会,不会让公民用学防身术的方式抵御自危感;一个善治秩序健全的公共空间,也不会逼着人们将防诈骗指南熟记于心,不该让“人善被人骗”的恶规则通行。
03
前段时间看到一网友的留言,这哥们很委屈,说是被女朋友臭骂了一顿,原因是女朋友看到他个人电脑网页上显示了情趣用品的广告,而事情的真相仅仅是误点了一个链接,他很纳闷,为什么这些商家这么聪明,只是这样一个小动作,就能在没有任何其他人接触电脑的情况下推销产品。
这就是网络时代!
我相信企业的初衷必然是正当盈利,但是在大数据计算的技术条件下,企业利用用户浏览的历史数据进行产品推荐,算不算侵犯了个人隐私?
前几天,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只要提供一个手机号码,就能查到号码主人所有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亲属关系、名下资产、全国开房信息、航班信息、银行卡、支付宝等。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还能查到你所处的位置,误差不超过50米。
04
做IT行业的人应该知道,相当多的企业将代码编写工作外包出去,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企业实际上只是在利用这些数据,从来没有想过用何种安全的方式来操作?
现在,大大小小的网站几乎都要手机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可是在没有能力保障安全、甚至是毫无隐私意识的情况下,你们是以何种勇气来让用户向你交代清楚?
很多人在网上质疑,为什么早上买的车子,下午就有人推销购车退税之类的?为什么昨天看的房子,第二天就接到无数个装修的电话?每个公司都宣传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可结果人人都是赤身裸体!
如果我们是安全的,那么我们将一直生活在怀疑中,没有信任也不敢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