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就跑去电影院看了最早的一场《后来的我们》。
与其说电影讲的是爱情不如说讲的是北漂人的艰辛。第一个镜头就是大家冲下火车站的台阶赶火车的场景,那是2007年的春运。火车上他们打扑克牌、递方便面。
这个场景非常的熟悉。以前我在外求学时坐50多个小时的火车,在火车上的时光就是在和同学们打扑克、递方便面中度过的。那时听得最多的道歉不是男朋友的道歉,而是列车广播每隔几个小时就会播出的“尊敬的乘客,很抱歉地通知您列车临时停靠”,感觉回趟家把一年的道歉都听完了。
我想,绿皮火车装载着主人公的梦想也装载着他们满满的乡愁吧。
再一个镜头是几个年轻人提着行李在雪地里走,电影屏幕上满满的银装素裹。画面充满了美感有溢满了青春的活力,忍不住用手机拍了下来。
这个场景就是我记忆中的年。小时候一过年就下雪,小伙伴们穿着新衣服在雪地里打雪仗,常常是玩到出汗。大人们在家里做好吃的,厨房里的烟从烟囱里跑出来,在房顶白雪的映衬下格外的美。
长大后常年在外奔波,再也找不回记忆中的年。
影片中主人公在北京住群租房,狭小、脏乱的房子我听说过,但确实是第一次见,人生中也没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此部分没有共鸣,我看到的是北漂的艰辛。
关于电影表达的主题:爱情。从两人的相识、相爱,再到两人在爱情中的冲突、分手,再到最后的重逢,从剧情到演员,都表达地真实而残酷。
两人分手时,从站在地铁上女主角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男主角的期待。可男主角确实是缺乏上去挽留的勇气,就这样两个人错过了很多年。
后来,两人的生活完全走在了不同的轨道上。男主角结婚、生子,女主角一次又一次的谈恋爱。
两人始终未在一起,但导演还是安排他们见了面。两人见面时的聊天、男主角父亲的信道出了缘分的真面目:不管当时分手时男主角是否会挽留,两人最终都会分手,即使是结了婚也会离婚。作为局外人我赞成这样的分析。
因为“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