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书友,晚上好!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是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的第一部分:富人不为金钱工作。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概念,因为没有钱,所以才要为钱工作以此来变得有钱,然而事实上并不能理解这份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因此,即使大家刚开始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到后期就出现了很明显的贫富差距。
对于金钱,我们要看重,毕竟是保证正常生活水平的工具。但是,却不能一味看重,毕竟,我们自己才是金钱的主人。哪里有主人被工具主宰了的道理?
罗伯特·清崎就从他的富爸爸的教导中得出一个最真切的结论: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他们工作。
讲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担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就业难、工资低、消费高,很多时候我们只想着缓解身上的经济压力,为生活奔走。这是一种对金钱的生理性苛求,无可厚非。
但是每做一件工作的时候,有人思考过自己能在这个行业学到什么吗?然后自己还要学习什么去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之后要运用它们自己又该怎么做?
学的越多机会越多并不是讲讲而已。罗伯特·清崎有个劝告:年轻人找工作时不要只看他能赚到多少,而是要看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们在选择某种特定职业之前或者陷入为生计而忙碌工作的“老鼠赛跑”之前,得仔细看清自己脚下的路,弄清楚自己要获得什么样的技能。因为在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你并不能保证自己能一辈子捧着自己的“铁饭碗”直到退休,你可能会经历很多波折,但是唯一不变的定律就是你自身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范围直接影响了你工作的高度。
这就跟公司面试会选中某方面专业素养高的面试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老板就是一个这方面专业素养很高的人,也不意味着公司里的所有同事都是这方面的能人。公司的运营需要各方面的能人,而老板,不可能样样精通,只能讲是都有涉猎,但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决策与执行。老板提供金钱,学习运营、产品、外交等各方面知识,而职员们发挥自己的才干,将这些技能优化到最大。之后,成果出来了,最大的获利人是老板。
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自己对金钱的定位会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也就是在为金钱工作与让金钱为自己工作中做出了选择。
而这两者选择的差别,跟我们的家庭又息息相关,从小教导为金钱工作的孩子与让金钱为自己工作的孩子未来选择的路一定是不同的。他们头脑中关于金钱的思考方式绝对是截然不同的。
为金钱工作的人总是想着买这个买那个,交这个的钱那个的钱,明明感觉自己没怎么花钱,但就是没有钱,所以还要去赚钱。而让金钱为自己工作的人,则会灵活运用头脑,去思考怎样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钱生钱。
一个很有思考意义的例子就是罗伯特小时候在富爸爸旗下的杂货店里工作,不支付工资,但是小罗伯特自己发现了“商机”——旧书的回收利用。他将店里淘汰的杂志和漫画书等书籍搬到自己的地方,开了一个图书馆,每次收费不高,孩子们完全支付得起。短短几天,因为便宜且受孩子们欢迎,这个读书室就获得了比工作更高的收益,而且,这完全是无本买卖。
而得到这样的成果,并不是他提前预见的,只是他觉得合理的利用方法。
所以说啊,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过于功利性的只管只关注眼前利益,而是不断去提升自己,多去思考,自己能学到什么,还可以怎样做才能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不是单纯的为金钱工作,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今日话题:如果可以的话,请你谈论一下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