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农业又从事农业的人,我每天都在思考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物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等与这些最前沿的科技相结合,而这个问题很可能需要多数农业人用一生去寻找答案。
因为中国国情的特殊便注定了中国农业革命的道路与其他国家农业革命的不同。从18世纪开始,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便开始采用种植与畜牧一体发展,以大型农场为主,采用农业机械化等工业手段去管理农场。种植主要体现在种植结构上的变化,即从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到粮食作物与畜牧作物的轮作种植,提高单位土地的面积的生产多样性和产量,继而达到了农业的发展。而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用英国的这种模式没办法满足国人的粮食需求,因此中国只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粮食产量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农民也开始想尽办法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但是因为我国土地的公有制特性,机械化种植没法达成,于是便有了水稻和小麦的轮作种植,但是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样他的边际效益就会滴箭,许多经济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内卷化”,因此他们并不认为中国的农业是发展了。
可是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农业发展步伐很慢,并且路途坎坷。中国农业发展有两条道可以走,第一,按照资本主义去发展农业,即以大规模、机械化的大型企业去经营农场为主,但是因为中国的农民占人口比例较大,以及部分地区地理地形的限制,最终的结果就是跟印度国家的结果一样,即形成拥有两个国家的一个世界,一个是非常贫穷的农民国家,一个是富裕和高度发展的国家,看来这并不是一条好路。第二,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道路,即以中小型组织为主,联合众多小农单位,尽可能的实现农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大型农场,起到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上是最近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有些理论不完全正确,会持续更新和补充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