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过年前后,都是一股股的辞职面试浪潮。每天我和别人聊怎么面试,怎么应对面试官的“刁钻问题”,有幸和James聊天,刚好他最近也在紧锣密鼓的招人。以前都是站在面试者角度,告诉对方“我”的优势,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了解到面试时,老板想的是什么。可能有的老板希望要有想法的人;有的老板想要执行力强的人;有的老板……恩,够逗比就可以了(这样的老板给我来一打好嘛)
所以,在能力、人品双方都比较满足时(或者说公司特别想要你的时候),面试官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面试者,有针对性的告诉他们,“我”能给你什么,我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吸引你的。只有双方都互相吸引才能达到合作的目的。拿阿里的层级来打个比方:P5、P6更多需要的是专业、成长空间;P7以上,更想要的是资源和试错。对于P7以上的同学来说,试错就是大方向的试错,而不是我现在工作中,用红色还是绿色、用横坑还是竖坑更好的试错。
从基本能力来看,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智商也差不了多少,为什么有的人成为眼中的“牛人”,有人却被看做“一事无成”?这也和每个人所处环境、拥有的资源、经历的事情是密切相关的。人都是事件驱动,而不是时间。打个比方:一个在一辈子在小村子里的40岁大叔,和一个16岁就出来闯荡的25岁小伙子,前者一定没有后者“精明”,思考维度也一定没有后者全面。所以成长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你经历了多少事情。认真了解后你会发现,真正的牛人并不是天生就牛哄哄的,而是前期经历了无数的事情,总结了无数的经验之后,才获得的成功。
1年前我曾面临过是上班还是创业的选择,在朋友的帮助下,独身一人来到了阿里。后悔吗?没有,因为在这里的1年我的专业上的成长是飞速的;一点儿都不后悔吗?也不是,毕竟失去的是一个面对更多情况经历更多事情的机会。不过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这个选择,似乎是当时情况下,我的最优选择(毕竟那时候的我没有一点点的社会经验)。
因此我周围的小伙伴,我都建议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去大公司体验下,这里的大公司不仅仅是规模大,还有公司的文化、历史、商业方向等。对于级别低的人来说,可能你在这里工作一年的成长速度,比得上在外面2-3年,这样你就比别人多出来时间去尝试更多可能性;对于高级别的人来说,你拥有的不仅仅是资源,更多的是方向上的试错、更多可能性。拿最近知乎上的华为内部论坛热帖《为什么阿里出现了钉钉,而我们没有》(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757240)里面就讨论了很多人为上的限制导致的结果。在社会中失败了,你会说我没有资源、没有钱;但在阿里,给你资源给你钱,这时靠的是你的经验和眼界;在社会中,不能轻易试错,因为很可能错了你就失去了一切;但在阿里,你可以快速尝试任何你觉得有机会的地方,错了赶紧改正,对了就勇往直前,并不断的从错误和正确中思考总结积累经验,这才是最宝贵的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所以,如果有机会,想尝试的一定要尝试下,想做的就去做,能去体验更新更大的平台就一定去,不尝试你怎么知道,也许你和我一样就是不适合工作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35504/b199c0f35b92438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