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此文参加星辰计划第15期“荣”字专题活动。
说起来,我大概是七零后的孩子里面,照片最多的一位。
小到十个月大的照片,大到十七八岁,直至彩色相片替代黑白照片,直至数码相片替代单反相片。
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小时候的照片呢?因为都是老爸拍的,又是老爸亲自在暗房里冲洗的。牛不牛?
那个年代大概好多孩子都没见过相机,或者只会在家里有人参军的时候,或结婚的时候,或毕业的时候,才会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
所以,小时候的照片,通常都和这几类照片放在一起,一、**县**班全班同学合影,一数,同学才十几个,站两排,都是向阳而生的青葱模样。二、父母亲,以及家族其它成员的结婚照,那时候的照片姿势都是两个人朝一个方向看,现在看来这似乎算是最早的婚前教育,它寓示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志同道合的意思。三、参军光荣。我们这个家族,出来当兵的有好几个,我老爸算是第一个,他当兵那年,和我奶奶,我伯伯,一起拍了一个合影,上面写着,参军光荣。在我两三岁的时候,这大概是我最早认识的四个字了。
那个年代参军的确是一件极光荣的大事件,老百姓对于军人有一种天生的崇拜。部队有征兵的专干下到县乡选拔人才,老爸当年也是英俊潇洒,写得一手好字,随时即兴作画,一副好嗓子,在部队没有走关系,没有走后门,就凭着自己这身才华光荣入伍了。
入伍后,老爸不但立了功,还成了一个名人,最让他一炮走红的就是当年他参与《智斗》的演出,饰演刁德一,可谓是全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因为胃病要做手术切除,需要输血,都有上百人主动报名要输血,换作今天,也是妥妥的顶流了。
老爸每年回老家,都会带大几百斤的粮票,这里面有他自己的,有战友们给的,总之每次回去,那粮票就可以解决父母亲两家吃饱饭的大问题,他也因此成为了家族里最有话语权和最有影响力的人。
受他的影响,我两位堂哥、一位表哥也陆续参军,他们的照片上面,也同样写着四个字:参军光荣。
两位堂哥参军的时间不长,但分配得都算好,一个分到了武装部,一个分到了学校,都算是吃国家粮的工作,两个嫂子从未在外工作过,完全是全职太太,我两堂哥英俊潇洒,而我两堂嫂的外貎却一言难尽。但两堂哥都是妻管严,养家疼老婆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
表哥在首都当兵,我读中学时,还曾因为他在北京,而逃出父母的“魔爪”到北京旅游,第一次见识了北方的澡堂,回长后久久不能平静。表哥在部队干到了营长才转业回家,分到银行工作,尽管自己是家庭经济的主力,但对老婆永远都是毕恭毕敬,对老婆家里的任何要求都是有求必应。
仔细想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有的家风,但部队对人意志的锤炼又在这纯朴的家风上增加了更多坚毅的部分。因而这些哥哥们虽然在部队经历了严苛的身体训练,见识了天南地北的人群,却仍然保留了这个家族中最珍贵的品质。
或许,只有真正参过军的人,才能体会,“参军光荣”,真的是他们携带一辈子的荣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