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
八十年代末,一个普通中学初三下学期开学,学习好的学生已被重点高中选走了,剩下的学生学习都一般。要想跑得快,必须车头带。中考前有一次竞赛,于是校长办了个为期半年的补习班,挑个四五十个学生,让高中的老师开始补习。那个时候老师不要加班费,是真教,学生没黑天没白天的学,是真学。老师讲的内容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深点,学生不停的刷难题。这样一晃半年过去了,在竞赛中竟然拿了两个三等奖,其他重点中学都感到意外,因为好学生他们已经抽走了。那一年中考,该补习班的学生大部分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并且后来考上985大学的也不少。学校办的补习班造就了一批国家有用之才,不是校长办补习班这批有用之才可能就是普通民众。
现在是知识的年代,是智能化的年代。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何能适应知识爆炸式增长?课堂上学的信息量本就很大,如果不多刷题,知识点就很难掌握,更不要说举一反三了。有人说过多的刷题会固化人的思维,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其实不然,上学是为了什么?一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二是学会如何思维模式。不停刷题,是不断的变化方式去解题,是不断尝试有新办法解决问题。思维怎么会僵化呢?
现在的补习班,不管收费高低,老师都会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点。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是围绕课本教学大纲来教授知识点的,没有时间将知识点缠开了讲,深入的讲。课下的补习班则会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有效学习时间太少,怎么能把知识融汇贯通?成为学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