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求卓越》读后感

《追求卓越》读后感

作者: 97f6f820c277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6:37 被阅读0次

《追求卓越》作为一本商业管理书籍,在商界备受推崇,曾经一度被全世界的企业奉为圭臬。该书的著作背景是,20世界70年代末80年度初,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的企业同样高速成长,在很多领域对美国的企业形成了步步紧逼的趋势。而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过度计划模型和精确财务分析,失去了对管理学本质的把握。在此背景下,托马斯·彼得斯组织调研了大量其认为可以称之为卓越企业的公司,并总结出了卓越企业的八项特质。

这八项特质分别是:采取行动,接近顾客,自主与创新精神,以人为本,亲身实践、价值驱动,坚持本业,组织单纯、人事精简,宽严并济。虽然该书的成书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可能有些时代背景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当时卓越企业的一些具体操作已经不再适宜今日的企业。甚至书中提到的部分卓越企业现在可能也已经暗淡或者消亡。但是,该书提出的卓越企业的八项特质,却是历久弥新,依然可以作为当今企业的经营指南。甚至可以说,直至今日,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领袖,几乎没有人会反驳这八项卓越企业的特质。

对于这八项特质,相信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网上也有很多的文章对这八项特质做具体注释。在此就不过多解释,仅对书中部分个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发表一下感悟。

1、公司的关键人物不是少数的害群之马、也不是少数佼佼者,而是一般人员,所以如何关怀、支持以及让其发挥潜力,是管理的要务。这个理念其实是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的,我们常常夸大了个人的力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无论正面还是反面人物,我们都过度渲染了个人的力量。其实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普通人物才是真正的关键人物,管理者最大的能力,并不是个人能力多强,而是能够发掘、培养、凝聚起大多数普通人。

2、组织应该认识到每个职位都会有新人继任的事实,并且随之加以调整、配合。如果不将人的因素纳入考虑,结构性的解决方案就不可能发挥效果。我们有时候同样会迷信组织的作用,认为组织结构正确,人要去适应组织结构,却往往忽略了不同人的不同特质,从而让组织结构磨灭了部分人的特质。让组织结构去适应不同人的特性,看似不可理解,其实是真正的将组织结构的优势与人的特性做到了充分结合,发挥了最大的效果。举个大部分人可能想不到的例子,在中国的政府机构里,除了特定的组织机构,即政府的各个固定部门之外。往往还会因为具体的规划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而这些项目小组又从不同的部门挑选不同的人员,在推进某个具体事项的过程中,这个小组可以发挥出极强的效率,从而快速准确推动项目的执行。其实这就是一种将人的特性与组织结构充分结合的方式。

3、每个员工都“被视为创意的源头、而不是一双手而已”。其实这项工作很多公司都在貌似做这项工作,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而不是真正重视。比如很多公司都有员工合理化建议这一项内容,很多员工也能提供很多切实的、真正有益的建议。但是很多公司慢慢都将此项工作当成了形式主义,应付差事。最后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没有人采纳,员工也慢慢将此项工作当成了应付差事。

4、每个人都认同“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同员工合理化建议一样,每个公司的价值观都崇尚重视员工、以人为本,但是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

5、计划应该由实际执行人员拟定。这与华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的核心是一致的。

6、大多数长期预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错的。这也是很多公司的通病,热衷于长期规划,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家公司,每年都要做五年规划,从每年的十一开始,反反复复到春节才能结束。可是最终只是成为上交总部的作业,五年规划年年做年年改,却始终没有按照规划执行过。在这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7、人们喜欢自视为赢家。卓越企业便是基于这个观点,设计出能够不断强化这点的体系,让大多数员工觉得自己出类拔萃。每个人都是渴望被认同的,如何创造员工的价值实现感、被认同感,是调动员工能动性的根本要务。

8、任何形式的书面沟通,都只能以一页的备忘录进行。这个相信只要有过大企业工作经历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大量的文案内容严重降低工作效率,本来很简单的东西,为了显示专业性,让领导感觉到用心了,一句话能够拆成10句话说,大多数其实是废话,根本没必要。或者设计大量的反馈表格,要求员工具体反馈,每天员工耗费大量时间来提交表格,表格汇总后却根本没人关心。

9、身为公司的一员,都有四项基本需求:(1)人需要意义;(2)人需要控制权;(3)人需要鼓励;(4)人需要有行动和行为来塑造态度和信念,而不是由态度和信念来塑造行动和行为。前三点无需赘言,最后一点是很多企业容易忽略的。尤其是中国企业,热衷于喊口号、宣誓誓师,但是却疏于行动。

毫无疑问,《追求卓越》是一部伟大的商业著作,但是,它不提供具体的方法,只提供方法论。想要照搬照抄来管理企业是行不通的,只有理解其内涵,才能结合实际来获得思考,得到指导。

相关文章

  • 《追求卓越》读后感

    《追求卓越》是现行畅销的管理书籍,为托马斯·彼得斯所著。读了这本书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让我感受...

  • 《追求卓越》读后感

    《追求卓越》作为一本商业管理书籍,在商界备受推崇,曾经一度被全世界的企业奉为圭臬。该书的著作背景是,20世界70年...

  • 追求卓越

    丽娜 我的留言: 亲爱的“丽娜”,你很棒,能能把事情理解的那么通透,事实摆在面前,需要你做出勇敢的决定。 现实是这...

  • 追求卓越

    出来玩周报还是要交的,因此在周四的时候就开始筹备周报的事情,但是总能给自己找到不写的理由,总之一直到今天早上终于没...

  • 《追求卓越》

    2018.07.10 1.就算企业规模很大,还是要像个小公司般地运作。 2.最容易让成功的企业从此一蹶不振的,就是...

  • 追求卓越

    健身10多年给我的感悟是:追求卓越!这四个字非常有震撼力,它告诉我你要身体力行,对自己每天的训练要有自省,问...

  • 追求卓越

    “卓越” 的标准是指企业除了表现在财务方面的长期的优异业绩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其实,在生活中就...

  • 追求卓越

    看到一句话:『雇佣那些追求卓越的人,而不是循规蹈矩的家伙』 这话说得太好了,你甚至可以把它改一改,挂到公司的墙上:...

  • 追求卓越

    让你脱颖而出的并不是焦虑的本身,而是基于这种焦虑所采取的有效行动。如果恐惧能够转化为充分的准备,坦然处之的态度,以...

  • 追求卓越

    王永东甘肃临洮墁坪小学 这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第173天, 我阅读的书目是吴康宁的《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求卓越》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fm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