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4000周。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波澜,毕竟,4000周听上去好像很多的样子,没有给我任何冲击。
直到拿到涂色卡,整个人都傻了一下。 一个人活到 80岁,充其量也只有4000周!关键是,我已经用掉了2000周。再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的人生也许只剩下 500~1000周。
震惊之余,冷静下来,认真捧着书,一口气看完。
这是一本能称得上年度十佳的书!
4000周很多吗?
不妨自己做个实验:每个月平均 4.5周,一年12个月,人生80年。 然后用任意的涂色方式涂完你已经走过的“生命格子”,空白部分就是你的余生。
已经走过的日子,你有充分的活过吗?
接来下的余生,你要怎么度过?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和生产力的书,到不如说,这是一本个人心理自助手册。
如果你也被如下问题困扰过,那么这么让无数人发生过改变的书,也会让你发生改变!
觉得时间不够用,任务太多,渴望有更完美的时间管理办法,从而让效率更高
经常放不下手机,机械的用手指下滑,发觉时间被浪费后又十分后悔
犹豫不决,经常为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做取舍感到为难
对未来有很高期待,把“等我.....就可以.....”挂在嘴上,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始。
这本书不教你如何多做事情,但指导你如何少做事情
这本书不教你如何专心,但指导你如何分心和拖延
这本书不教你如何成为高效能人士,但指导你如何平衡人生与效率
这本书以“生命有限”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实为基点,构建了一个简单但又坚定的内核——
1. 如果生命有限,我们就必须在生命中选择在真有意思的事儿上、真喜欢的人身上花时间。
2.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就代表着有限性受限。人会在受限带来的心理焦虑的压力下试图做更多的事情来增加自己的选择,从而缓解焦虑。 一旦选择增多,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投入和聚焦,只能浅浅的在每件事情上花时间,人在看似忙碌的生活里其实没有充分的活出自我。
3. 活在当下。 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改变,即将到来的也不一定能发生。作为计划,本质上是向未来要一个承诺和保证;但未来还没有到来,未来不会给你任何的承诺和保证。
书里面有相当多的金句:
掌握校准人生时间的办法,重新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既然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想清楚哪些事情不要做或者推迟做就非常重要了。 简而言之,我们需要学习拖延。
拖延是人类的本性和倾向,不可避免。解决拖延的方法不是与之对抗,用各种管理工具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而是要把注意力从试图完成所有事情转移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重拾耐心,不要急躁。 让自己喜欢上问题。 没有问题的生活意味着没有任何事情值得解决,这样的生活想当乏味。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在做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定义的。 问题就是我们的生活。
高效只会让你更忙碌。越是高效,就越是成为“一个用来满足别人期待的无底线的蓄水池”
高明的时间管理在于学会恰当的拖延,面对人生有限性的真相,并相应的做出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