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非常浅薄的人,看了成甲的《好好思考》,我更加确定这一事实。
在看问题的时候,成甲说,深度思考,需要涉及四个层面,依次分别是: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
经过阅读实例解析,我发现,自以为是的我一直卡在了第一层。
“这四个类型的思维模型,并不存在简单的“谁好谁差”的问题,而是各有所长,适用环境和条件不同。”
But! 基层员工会多用第一、二类思维模型,如果想成为中层管理者,就应该在第二类流程型思维模型方面下功夫,再如果是公司高管或者政府高层,就应该对第三、四类投入更多的精力。
原来我一直在基层,进不了管理层,跟我的思维模型绝对脱不了干系。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的目的很明确,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然而,大佬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超越答案寻找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乔布斯曾经在一次访谈的时候说,学习思考的最大的价值:学习如何思考。
这句话,我真的是似懂非懂,估计直接到哲学视角了。
乔布斯也是个体贴人士,照顾到我这种低智商的人,举个例子我就懂了,他说,例如,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外一种思考方式。
太精辟了!
思考方式远比所学到的知识重要得多。
然而,成甲长期研究学习方法后,发现人的学习能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们侧重于学习具体知识。
学习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理解概念、练习掌握知识方面,我觉得,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这个阶段,还有幼儿刚开始认字也是如此,枯燥无味,需要老师各种游戏教学让孩子保持高昂的兴致。
当然如果不管三七二十,硬塞给孩子,也可以,只是,孩子不会再有兴趣向前走,迈入第二个阶段。
想要享受学习的乐趣,还要进入第二个阶段:探索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知识,由我们的学习对象,变成了我们的学习工具,开始变得有意思了。
熬得过第一个阶段,并且有一定积累,才能进入第二个阶段,享受学习的乐趣。
没有具体的知识做基础,掌握无数思维模型也是徒劳。
在作者看来,掌握具体知识,其实大家都可以做到,大家的差距主要来自思考方式。
需要达到二三四层的思考,我需要多学习。
学习的主要途径:读书和工作。
不读书,怎么懂得什么学科原理?
不读书,又怎么可能知道有哪些哲学视角?
瞬间又发现,我的提升空间无限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