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

作者: 景祁001 | 来源:发表于2022-02-08 15:39 被阅读0次

    自己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才香。辛苦挣来的钱,花着才心安。P4

    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P8

    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P12

    曾国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资质较差,无论是智商还是身体状况,与常人相比都处于弱势,这估计是和基因与环境有关,曾国藩的家乡至今还是个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地带,那个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么聪慧,曾国藩的父亲在家教十分严厉的条件下,仍然连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败而告终,曾国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读,六次考试均落榜,还受到了考官的当众讽刺,然而也正是这次耻辱,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曾国藩竟咬牙发奋,第七次终于成功,从此开启了自己飞黄腾达之路。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P13

    如果做成了光明磊落的伟人,人生日用、建功立业自然也就不在话下。P22

    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P112

      曾国藩一生经历过五次耻辱,分别是:参加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金銮殿中向皇帝奏折,为解释清楚画了一张图表,但“画图甚丑”遭同事讥笑;因不满官场的恶俗风气及皇帝的浑浑噩噩,公开批评皇帝并被“京师权贵唾骂”;由于治军手段太过强硬,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还有最后的,由于触及了当地官员的利益而引发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始终以“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是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力量的伟人,而这种精神,绝不容许他遇难而退!

      在愚笨中克敌制胜

    祸是福之基,在灾祸中不能自暴自弃,应该置之死地而后生。P161

    只有诱之以“名”,笼之以“利”,才能网罗天下英才。P166

    弱军通过诱敌深入可以后发制人、制胜强敌。P179

      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点,他虽然天生愚笨,但时刻督促自己持之以恒,再难的事也要以强硬的态度和毅力去攻克它,肯下笨功夫,治军也是如此,曾国藩从不选有官场经验的军官,也从不选有作战经验的战士,而是“选士人,领山农”,专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做将领,专用长时间在山间劳作的农民做士兵,其实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这些将领虽然都是文人,但都经历过理学思想的熏陶,从而对自己对国家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而有精神力量的军队,往往更加勇敢,更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其次没有官场经历的人更朴实,更容易改造和教化,这也符合曾国藩十二个字的选人标准“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这也是为何湘军总能保持高效率的原因。

      曾国藩的作战手段也很独特,他的做法是“结硬寨、打呆仗”,就是要攻城时,先把自己的营寨扎得十分牢固,这样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进攻对方,攻城的方式更别具一格,先在城外挖两道长壕,以阻断城中的粮草接济和城外的援军攻击,然后再把城池团团包围,硬是让里面的人粮尽弹绝,困死在城中,所以曾国藩的作战方式也是相当笨拙,等战争结束,城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军改变了。

      所以,当时天下为什么大乱,因为聪明人太多了,相互欺诈。湘军最后成功,靠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拙,一个是诚。

      在读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被曾国藩的艰苦卓绝而感动,无时无刻不被他的砥砺向前所折服,他靠着顽强的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和体力逼到了极限,越过了极限,每天承担着超过普通人十倍的工作量,发挥出超过上天赋予的十倍能力。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曾国藩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英雄!

    对人不论高低贵贱,都要以礼相待。P265

    一个门子如果充分发挥其能量,也能办成很多事。P266

    所谓雁过拔毛,要想让你的礼品能到长官面前,你先得给门房送一份谢礼。P266

    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这是因为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P275

    一清到底的清官,只能成为官场上的公敌,无法获得别人的配合。P275

    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为众所排斥。P27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积极主动地研究外情。P281

    是人,就要用对待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不能用对待野兽或者畜生的办法。P28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ib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