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一个年轻人借了一把斧头,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他伐木建房,开荒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生活。同时,他阅读、思考、写作,看四季更迭,观鱼虫走兽,探索自然界的启示,并在这段隐居生活中孕育出《瓦尔登湖》这本著作。
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的梭罗,哈佛大学毕业。这段看似“躺平”的人生经历,算不算是消极避世呢?如果年轻人都无欲无求,追求隐居的田园生活,社会又如何发展进步呢?
通读全书后,发现梭罗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消极避世。相反,他是在积极地践行一种生活方式,旨在告诉世人,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半径,生活就有多少种可能。实际上,他在瓦尔登湖的这段生活只有两年多,而且这段时间里虽然大部分是独处状态,但也会有一点社交,甚至有时会去镇上参加演讲活动。
他用极少的金钱成本,创造了一种极为丰富的生活状态,并论证了人类并非都要汗流浃背地生活,生活本身即可以是消遣。人们交口称赞和认为成功的生活无非是生活的一种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耀一种而牺牲其他各种呢?于他而言,他热爱自由甚于一切,所以他能够知所取舍,且有很好的营生能力,他只是并不想浪费时间去谋取华美的地毯、高级的家具、佳肴美食或者希腊哥特式的房子。
也就是说,他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就像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为了验证自己脑袋里的奇思妙想,出门做了一个实验,而且实验很成功,既有详尽的开销数据,也有深邃的思想理论,还有丰富的自然笔记,最终成文《瓦尔登湖》。他说: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 母亲或者邻居。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基本上10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顶多再加上10个脚趾,其他的都是可以丢弃的,简单、简单、再简单。难怪有人说梭罗才是断舍离思想的鼻祖。
这部作品被誉为“美国的圣经”,“构成美国人性格的十本奇书”之一。每每翻阅,无论是哪个章节,都能让人进入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既可以从思想层面降低当代人的内耗焦虑,又可以让人找到安于当下的力量。
“你要成为发现你内心整个新大陆和新世界的哥伦布,开辟的不是贸易的新渠道,而是思想的新渠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