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历真的和能力成正比吗?

学历真的和能力成正比吗?

作者: 静文_9318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23:57 被阅读0次

    今天在微博热搜榜上看到“考研人数首破200万”的消息,继2014年“考研热”持续退烧,考研再度升温。

    不可否认,考研的确是大学生面对现实状况的占优决策,如果自己选择考研而其他人没有选择考研,那么自己就有更高的“起步”,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如果自己选择考研而他人也选择考研,大家在同一个高度竞争,自己也并没有吃亏,无论如何,不选择考研会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考研是每个个体的上策。

    大量的数据也证明,考研是有利可图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的论文《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对“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的数据分析中表明,即使为了考研需要支付费用(报名费、资料费、参加各种辅导班的费用等),读研期间缴纳的学杂费及机会成本(本科毕业工作3年所得的薪资收入),但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比本科毕业生有更高的薪资报酬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逐渐放大趋势的薪资差距。

    看到如此证据确凿的分析,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我一直没有考虑过考研,希望早点出来工作赚钱,但以眼下这种状况,我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呀!为了安慰自己,我不得不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做辩解。有媒体总结,登上胡润百富榜的2000多位资产达20亿及以上的企业家中,有一半没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不禁在想学历真的与能力成正比吗?

    我搜寻的数据都告诉我有能力学历高的人比学历较低的人有优势,却没有告诉我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匹配程度,也许这与衡量能力的数据很难获取有关吧。

    毕业生求职时所拥有的条件和资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衡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资本专用性和家庭社会资本。来自名校的毕业生人力资本质量相对更高,而低选拔性院校的毕业生能力相对较低,为了获得工作,只能通过更多的教育来弥补人力资本质量的不足。如此说来,对于能力足够的人来说,如果因为学历歧视、学历情结而被学历高的人挤占,是不是太不公平。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指毕业生进入的岗位涉及的专业领域与其在高校的专业方向是否一致。如果考虑到以后的职业规划需要进入专业领域与自己本科专业不太匹配,选择考研是明智的,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过度教育和学历与岗位的不匹配。一些工作本科毕业生就有能力胜任,然而因为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进入社会,挤占了岗位,导致出现学历与岗位错配的现象。结果考研并非对每个人都有益,甚至对整个社会来说并不是最优的决策,在这场博弈中,我们陷入了囚徒困境。

    家庭社会资本的高低反映了家庭动用社会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的能力。普通家庭的毕业生需要用更多的教育来弥补自己的社会资本不足。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承担考研的费用和机会成本,当他们失去这个机会和资本,被学历=能力的公式排除在外,这是更大的不公平。有技术没学历的人失业是这个社会的病态,有学历没技术的人被企业接受增加了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即使这样,企业在没有更好的能力考察的方法,还是以学历作为能力的标准,但是不应盲目地追逐高学历。

    要为“考研热”降温,企业必须认识到学历并不一定代表能力,盲目对高学历的追逐是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伤害。企业停止以名校、高学历作为门槛,大学生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因压力所迫而读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历真的和能力成正比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i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