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几个月关注“知识图谱”在教育上的应用,最近几周不断浮现一些疑惑,间歇性地记录。
首先,来解释下什么叫知识图谱:
什么是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指对大量科学文献新信息,借助于统计学、图论、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以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示科学学科体系的内在结构、学科特点、研究前沿等信息的一种计量学方法。
知识图谱的内容
知识图谱,也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它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科学知识图谱描述的对象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活动中从事知识生产的人、作为知识载体的论文、期刊、显性或者可编码化的知识,以及科学研究过程。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文献单元(科学家、引文、机构、关键词、期刊等)的相似度分析,根据各种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来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释义来源:https://wiki.mbalib.com/wiki/%E7%9F%A5%E8%AF%86%E5%9B%BE%E8%B0%B1
其实知识图谱在很多互联网产品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搜索引擎类产品。
比如,你在Google上搜一个关键词,它给你返回你想要的信息。
为什么它能猜到你想搜索什么内容呢?
因为它记录了大量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而且它还记录了人类的每一次搜索之后的点击,这样的数据会把它调教得越来越“聪明”,以至于,你会觉得搜索引擎真好用呀,搜啥都能搜到。
所以,关键词、关键词的各种属性,关键词和其他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都属于“知识图谱”的一部分。
好,关于广义的知识图谱科普到此结束。
那,知识图谱和教育又有什么关系呢?
想象一下,你现在一个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现在你特别想找个地道的小吃店吃点东西,然后到这里最著名的景点去游玩一趟。
你会怎么做?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掏出手机,在地图上或者点评网之类的,搜索一下,然后按图索骥,找到地点,甚至打开导航,用最高效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当然,也有时间充裕的人,晃悠晃悠的,遇到人多的店,就进去看看尝尝,遇到好玩的地方,就进去玩玩。
而且,我们也能找到很多游玩攻略,诸如LP之类的。
现在,假设我们的场景换成,你目前需要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编程、烤面包、踢足球。你是否也会觉得像到达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般,两眼一摸黑?
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是类似,他们学二次函数,可能就跟你现在去学编程差不多。
于是,世界上出现了类似旅游攻略一样的学习攻略,有些公司,把学习攻略做成了课程,你过来跟着一节一节,一个模块一个模块,一个小颗粒小颗粒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就学会了某个技能。
这种线性的课程,积累得越来越多之后,用更数据化的方式打散并重新按照相关度交织在一起,就会形成某个领域的知识图谱。
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按照一张学习上的地图,就能按图索骥,到达你想到的目的地。
我最近的疑惑在于:
我现在作为一个学习者,就站在某一个经纬度节点上。固然我可以拿着地图,跟着指引更快地走到我想去的目的地。只要地图建得足够精确,我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到达终点。
那,会不会有些路就越来越多人走,有些路会越来越少人走?以及,就像我们目前观察到的,有些人因为太依赖手机地图,丧失了空间感以及探索的勇气,手机没电的时候就迷路了。
我的疑问在于,知识图谱从长远的意义来看,是帮助人类更好地学习的吗?
还是,只是为了方便某些教育者更好地教而已?
这个疑问想了一阵子,感觉和角色以及目标相关吧,如果我现在只是想马上学会用tableau拉个分析,那当然是越快越好,看别人的学习地图最快了。但是如果我的目的是去探索tableau的边界和进行创新,那地图就没什么鬼用了。你将变成一位绘制地图的人,在网的边缘打下一个个网节,制定一个个经纬度,后来的人,将会拿着你绘制的地图进行下一轮边缘的探索。
继续更新,欢迎交流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