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519/c22d93963f8eeb63.jpeg)
马丁·路德在1505年至1516年(21-32岁)间经历过三次信仰冲击。第一次是“闪电冲击”,这促使他下定决心作一个修道士。第二次是“弥撒冲击”,他在第一次主持弥撒时,感觉与至圣者无比接近,发觉自己“只不过是尘土,充满罪恶”。他既被上帝所吸引,同时也感到被厌弃。他知道自己在任何事上都不能满足上帝的要求,又急切渴望与上帝和好获得内心的平安。他无法调和这种矛盾,直到第三次“书斋冲击”的出现。罗伦·培登在《这是我的立场》里如此形容马丁·路德的伟大发现:“路德开始专心致志研读圣经,1513年,他开始讲授诗篇。1515年冬讲授罗马书。1516年至1517年讲授加拉太书。这些研究于路德犹如‘大马色路上’之于扫罗。与斯道特亨雷暴中第一次突来的震撼,以及与首次主领弥撒时激动的火焰相比,这第三次的信仰冲击就像以利亚在山上所听见的微小声音,使他疑窦全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519/49538798b972e93e.jpeg)
马丁·路德在研读和教授圣经的过程中发现“因信称义”的伟大教义,他调和了自己身上“必须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与上帝和好,却无法靠自己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的矛盾。在研读圣经中,他发现一位救主耶稣,他一生完美无过,却代替他背负所有的刑罚被钉在十字架上,至此,他才走出“上帝只是威严、圣洁、充满怒气的上帝”的怪圈,发现上帝也是充满怜悯、慈爱的上帝。
------内容摘自网络,标题编者另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