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鞋业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其最高峰时,在中国大陆拥有一万家门店,员工近10万人,市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现如今却仅仅估值额仅达数十亿美元,并被收购、私有化;让人不得不感叹,时代在变迁,风水轮流转。
百丽集团从往昔当之无愧的“鞋业帝国”,在赴港上市后短短10余年间,却面临营业额和利润狂跌,并最终面临被收购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
要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现今国内的市场消费情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前,在国内很多大的卖场,百丽集团的鞋专柜依然数量很庞大,但其看似表面风光的背后,肯掏腰包买单的却是应者寥寥。笔者走访了很多地方的卖场,看到的大都是这样场景。百丽到底做错了什么,让它这么快就丧失了鞋业桂冠,从受到亿万人追捧,到如今却少有消费者认同和问津?
百丽相关人员曾表示,电商方面的冲击,是造成百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百丽在内地却迎来了“关店潮”,平均每天有数家店关门。如果单从时间维度上来看,仿佛的确是受了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百丽早于2009年就创建了自有鞋业电商平台——掏秀网;两年后,对集团电商系统进一步升级,又成立优购网。无论是在鞋行业、甚至放眼整个服装行业,在电商方面,百丽都能算得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
但是问题在于,尽管百丽在电商方面赶了个早集,却没能真正将互联网资源运用最大化,而是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清货渠道,用户电商购物的体验也很差。
现如今顾客消费习惯和体验要求不断升级的市场环境下,百丽仅仅是做到了把货呈现到消费者面前,更深、更细致的东西则完全在忽略了。因此,可以说百丽仅仅是一个渠道品牌,而非是消费者品牌,这和现如今苏宁所面临的窘境出奇的一致。
百丽和苏宁都曾发展的异常凶猛,享受到了消费者着购买力快速提升的红利。但现今国内消费者的习惯迅速变化、消费体验要求不断升级,百丽和苏宁却没能及时的转变,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产品和购物体验不断打磨、完善,所以被消费者“冷落”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让我想到了若干年前,曾经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新秀IPHONE的冲击下,最终面临被微软收购的命运。时任诺基亚CEO的约玛·奥利拉在公布被微软收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一句话让人动容和辛酸的话语: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输了。
是的,互联网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到让我们很多企业昨天还在春风得意、谈笑风生,今天可能就潸然泪下的结局。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吗?那就来“创业商机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