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89835/4d444a4967944bac.jpg)
每每想起儿时的乐子,总有一个场景不容错过,那就是农家收秋的壮观。
每到农历七八月,田里的庄稼陆续成熟了,农家也正式进入农忙时节,这时好像全家人都进入备战状态,只要一有时间,就往地里跑,大人们是主力军,占主场,我们几个就搭把手,零零星星做点散活。
比如掰玉米,一筐一筐的整好,待父亲忙完别的扁担一架,挑回去,我们就负责拎袋子里的就好,前前后后,大的带小的,场面也盛大。
比如拔豆藤,豆角到了季节时,藤就干枯了,豆角也干了,一个个摘太费劲,就一根根连藤拔起,团成团,再裹挟着拖到庄子里,让曝晒去,等干透了再敲打收豆子。
比如刨土豆,大人们在前面刨,我们就跟在后面捡,老大工程呢,有时干不完还留记号,等着下一次操作时心里有个底。
还别说,虽然农家田里的东西不是值钱的东西,但还真有人偷,据说有一家头一天土豆刨了一半,到第二天再去时,有人已经把剩余的那一半刨完了自然成果也被窃取走了,这个梗被人们传了很久,都骂偷窃者无良,不劳而获。
比如割谷物一类的,象谷子,高粱,糜子一类的,就是大人们在前面着穗割,我们跟在后面整,整成堆后父亲再找人或自己一担一担往庄子里挑。
总之,农家的收秋季是忙碌的,忙碌的日日蓬头垢面的,什么也顾不上就是往地里跑,那时我们年纪小,也就抽课余时间跑一跑,父母忙了一年,到了季节,怕起风,怕下雨,怕收得不及时谷子那些都落到地里去,还怕一不溜神上冻了,所以也是紧赶紧的,这样的话饭也就将就,什么方便吃什么就行。
记忆最深的是秋日里从地里回来,母亲将收下的嫩的,绿的,不太不小的玉米、老豆角,还有毛豆收罗到一起,拿大盆水一冲,放大锅大火里煮一锅,然后那个豆类和玉米香味随了蒸汽飘得屋里了都是。
这边煮着,那边母亲再拌个黄瓜,和上一盘馍,到时间了就开吃了,一家人围在桌子边,一次享受大丰收的场景来了。
那个玉米粒都煮着开花了,软软糯糯的,老豆角也煮成软软的,拎一根出来,划去豆筋,咬上一口,那味呀真是无与伦比,还有毛豆正是季节,一颗颗地掰开挤出来,有时还蘸上盐和醋,一顿不丰盛但享受丰收成果的餐品就妥了。
关于乱煮,与同事聊起来,她说她小时候没这得吃过,还要纠煮一块串味了的问题,还要纠豆夹多了清洗的问题,还真没想过,反正那会儿饥肠辘辘,劳作了一天了,就觉得特别美味。
偶尔有一次,因为怀念小时候的感觉,也试着在家中煮一回,但说实在的,没有吃出儿时的味道,也想过究竟是食材之过,火之过,锅之过,可能都有,又都不是。
亦或许,食物本身的味有,但怀念的味道也让其加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