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谜题》第十六章 人格过程:知觉、思维、动机和情感

《人格谜题》第十六章 人格过程:知觉、思维、动机和情感

作者: 一方8897 | 来源:发表于2022-11-06 08:30 被阅读0次

知觉、思维、动机和情绪是人格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人格,是有认知感受思维方式以及有什么样的动机和情绪决定的,在心理咨询基础课上,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决定了我们怎样去思考,有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情绪,似乎有性格气质来决定,譬如性格外向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会过高,而抑郁气质内向的孩子会客观的评价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评价有些低。而弗老爷子里的人格结构是自我、本我和超我。

一、知觉

1 启动和长期可通达性。

知觉的差异性可以用启动的认知机制部分解释有些概念可能最近被激活。可能就是今天发生的某些事情所导致的或者持续激活,可能是由于某些人格特征引发的。

启动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一个人的人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境性的启动会逐渐消退,但是由于人们认知系统中的长期可通达性,那些长期启动和重复启动的概念会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

长期可通达性,我理解为是形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不需要外界的刺激了。

2 拒绝敏感性。

长期可通达性会导致拒绝敏感性的人格倾向。当一个人有这种症状的时候,与他的伴侣讨论恋爱问题时,焦虑期待会审刺激他,审视任何与即将发生的拒绝有关的暗示,这个人很可能把任何模棱两可的信息解释成他的伴侣即将离开。

3攻击性

攻击性是另一种与长期可通达性有关的行为模式敌对,性相关概念的可通达性,会导致个体把模棱两可的情境知觉为有威胁性的。另一研究揭示有攻击性的人的记忆,可能是围绕敌意主题组织的。这些结论可以解释为攻击性的个体倾向于以敌意的形式组织记忆,而没有攻击性的个体,则用其他方式阻止他们的记忆。

下面一句话很重要。在最后的结论中展示出了希望,他暗示及时某种想法很快在头脑中出现,但可能不会以己定的方式对情境作出反应,当被提醒放慢步伐,三思而后行时,那些具有拒绝敏感性和过度敌意的人仍有机会克服他的习惯性反应。

4知觉防御

长期可通达性的另一面是知觉,防御知觉系统似乎有一种监视可能引起个体焦虑或不舒服的信息的能力。总的来说很多证据说明人脑不仅可以选择性的注意某些刺激,还能够遮蔽可能引起焦虑的刺激,例如当一个面前呈现强奸这个字时,他报告说没看到,但是他的身体实际上已经出汗。

5警戒和防御。

害羞的人对对方引起拒绝的线索特别警戒,另一方面大脑好像能够过滤掉那些会造成烦恼或威胁的刺激。

二、思维

1意识

意识包含个体当前脑海中的所有东西,它包括第13种现象学派认为,对现实的重要建构以及一些很重要的行为决策,认知心理学家,对此有一个相对通俗的叫法,叫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和思维。

范德第五定律背后的逻辑是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组块,这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唯一方法。

2)意识和心理健康。

意识容量有限而危险的识别错误的东西所占据。更适应性的做法是不要让这些想法占据自己的意识,而应该用一些组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其余的组块用于制定建设性计划。比如研究表明较年长的人或聪明的人,更多关注环境和积极方面,因此可以在面对生活的不幸时,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3)结构、组块和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心理结构中最小的部分,同样在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心理模型中,短时记忆也只是最小的,唯一具有容量限度的部分。现象学认为重要的东西是你此刻觉知道的东西,相关研究显示短时记忆不可能包含7个以上的东西,这正好符合人类意识的容量上限。

4)无意识思维。

单个观察结果强调了无意识的心理的重要性。一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注入消化食物,瞳孔在强光下收缩和听到很大声之后跳起来,不需要我们思考,2应该注意到意识的容量是多么小,仅仅7个组块,三记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存在的基本论断,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做一些事情,有一些自己也不理解的想法和感觉。

2 两种思维方式。

理论学家提出了双加工模型,该模型对比了意识和无意识的思维。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理性系统,一个是经验系统。经验系统可以是产生直觉,洞察力和智慧。当你在情绪波动时,惊艳系统很可能占主导,当你冷静下来后,理性系统占主导。

三、动机

当代研究者通过研究目标和策略确定动机目标是个体渴望得到的结果,策略是个体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目标,怎样影响行动目标能影响你注意力,思考和行动,比如如果你饿了,你将会非常留意食物的味道,思考哪里会有食物。

1目标

1)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儿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询问两个中世纪的工人正在做什么,其中一个回答我在砌砖,另一个回答我在建教堂,第1个人关注具体的是任务,而第2个人关注的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意识到实现长期目标的唯一方法是关注于你每天的短期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2)独特的目标。

当前关注。个人规划。个人奋斗。

独立目标的特征和不足:当前关注,个人规划,生活任务和个人奋斗都存在一些共同点,他们至少在某些时候能被人们意识到,事实上他们都是通过要求个体列出他们的关注计划,任务和努力而被测量,他们能够描述一些指向具体目标的想法和行为。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在理论上是无序的。

3)常规目标。

掌柜目标是一些数量较少,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要追求的目标。

大三大五或大二: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和他的同事认为驱动人类行为的动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成就动机,归属动机和权力动机。

一项调查表明5个而不是三个分类目标在一系列研究中重复出现,这5个目标是享乐,自作主张,自尊人际,成功回避消极情绪。

另一个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很多目标可以被归为两类与工作相关的目标和与社交相关的目标,这一结论特别有意思,因为他与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全部爱和工作是一致的。

目标环:另一种表征目标的方法是用圆形或者环状模型,15个国家的参与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的人反应是10分一致的,目标大部分可以归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卓越自我,一个是身体自我。卓越自我是指精神上的身体,自我是指快乐主义和安全。

判断目标与发展目标:这里判断指的是试图判定和确认自己的某一品质,比如你可能想使自己相信自己是聪明漂亮和受欢迎的,另一种是发展目标是如何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聪明漂亮和受欢迎的愿望。

根据德威克的理论判断目标和发展目标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使你对失败做出不同的反应,而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具有发展目标的人在面对失败时会表现出德威克所说的掌握倾向的行为及他下次更加努力相反,一个具有判断目标的个体,在面对失败时会表现出无助的模式,而不是更加努力,这些个体简单的得出我不能做这个的结论,而且马上放弃,当然这样只能带来更多的失败。

实体论和增长论:一些持增长论的观点,相信能力和智力,能够随着时间和经验而变化一些持实体论的观点认为,注意如能力和智力之间的个体特征是固定不变的,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很无助。

研究和测量

这项研究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追求不同的目标,例如判断目标和发展目标,对于它在面对困难时采取什么反应有重要意义,它的目标会使我们无助和退缩,发展目标会使人更加努力,第二这一效应不仅出现在学业中,还会出现在社交领域。第三一个人追求的目标类型是会改变的。

作为老师而言,必须要让学生相信课堂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这样孩子才能可持续性发展。

4毕生目标。

主要目标之间的转变实质上并非是年龄产生的效应,而是来源于关于时间的更广泛的看法,身患绝症的年轻人也会把他们的主要目标从探索世界转化到情绪性浮生,同样当要求老年人想象,他们还至少能比预期健康的多活20年时,他们除了呈现一种注重感情的方式外,还会表现年轻人的方式,一个人设置的人生目标取决于他对生命还剩下多少的认知。

5 策略。

1)策略和特质。很多人格特质能够有策略的形式解释。比如高一人性的个体往往遵循以下脚本,热心友善容易接近和不易生气。这跟15章中米歇尔提出的,如果那么模式相一致。如果一个人的宜人性很高,那么他在面对轻度冒犯时不太容易生气。

2)防御性悲观。

乐观的学生通过期待取得最好的成就,应对考试焦虑悲观的学生,期待最差的结果,因此当结果不是最差时,他们会很吃惊,诺伦把这种叫做防御性悲观,后来诺伦发现这两类学生不论是在成功处理焦虑还是在考试成绩上的表现都差不多。

不论乐观者还是防御性悲观者,都有很多策略试图改变,他们不一定是一个好主意,事实上诺伦的研究表明,因为某些人用悲观的想法控制焦虑,如果让这些人乐观的想问题,他们会表现的很差。

二、情绪

按照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情绪是一种程序性的知识,就如骑车唱歌投篮之类的技能他不能习得也不能完全用语言描述只能通过行动和体验感知。与很多内部经验一样,你不可能通过阅读完全理解他们,也不可能真正用文字描述情绪,但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是什么。

1 情绪体验

一旦一个刺激被判断为与情绪有关情绪的基本阶段,就开始评估身体反应,诸如脉搏血压,身体紧张等生理变化,面部表情,比如微笑或大声叫,并伴随着像跳或紧握拳头等非语言动作,最后祈祷这事情将使人高兴或使人不开心。

另一复杂的问题是,情绪至少有三个来源,首先最明显的一点是情绪可以被刺激所激发,第二,情绪体验可以与任何东西建立经典条件反射,三情绪的另一个来源是个体自己的记忆或者思想。

2 情绪变化。

情绪大三:几乎所有的词可以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

下面这一环形模型认为所有情绪都有两个维度从唤醒到非唤醒,从消极到积极,因此挑衅是高唤醒和略带消极,而嫉妒更加消极,但是唤醒不高,这一模型同样可以旋转45度,那样既不会改变情绪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以兴奋和无聊,警觉与平静两个维度重构模型。

3情绪生活方面的差异。

1)情绪体验强度和变化。

2)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包括正确知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调控,自己的情绪情绪智力量表中得分最低的个体,特征是抒情障碍,这类人情绪意识匮乏,以至于他们实际上不能谈论和思考他们的感觉,情绪智力高的人善于表达情绪,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并更加乐观。

情绪智力高的人同样会通过各种策略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些策略,包括关注事物的积极方面,事先计划,然后作出努力,通过深呼吸和手术来避免对某些人大声尖叫情绪控制与脑结构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3)快乐

当代研究表明快乐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部分取决于外倾和神经质的遗传特质外,倾有利于快乐,神经质不利于快乐,另一个因素是客观生活环境,包括个体的收入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更加富有,受过高等教育和已婚都会小幅度的增加个体的快乐水平。

把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后也就是基因和生活快乐感方面的个体差异仍然有接近一半,无法解释,这一发现暗示个体的快乐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做了什么的影响,比如看事物的积极面,花时间做重要的事和朝着重要生活目标努力,人们还通过保持身体健康,为事业成功而努力工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追求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谜题》第十六章 人格过程:知觉、思维、动机和情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qs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