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是此一行的实际领导人,然而内部却矛盾重重。和同是领导层的两个虞侯说话也不讲究方式。“好不晓事”,在杨志眼里,虞侯都管应该晓什么事呢?第一,责任共担。然而虞侯不情愿被派出来,并不像杨志那样有急切的完成任务的心理。第二,责打违逆下属。“替洒家打这夫子”,这更是杨志的一厢情愿。实际上虞侯是很瞧不上这个摆谱的提辖的。什么事情想当然,结局必然好不到哪去。“慢慢地挨”“路上不是耍处”,更是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去想。夫子们担子重,天热,走得慢自不必说。虞侯们在官府里养尊处优,没受过什么身体上的劳累,行得慢,这实属正常。杨志这番埋怨挖苦自然让人心生不满。当虞侯质疑热里要行时,杨志又破口大骂了。可见杨志以为变更行军时间,别人是想当然的知道的。又一个想当然。
杨志的想当然太多,而别人没有按照杨志的想当然去行事,矛盾就出现了。对更改行军时间,擅自做主,根本没有和虞侯协商的意识,甚至连告知的意识都没有。对辛苦的军汉没有半点抚慰,一味破口骂,藤条打。“你们省得甚么!”解释热里行军都省略了。比起杨志,老都管的奖励政策要管用的多。杨志没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团队没有共同的愿景,甚至也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难免了覆灭的命运。
而梁中书深深洞察他的弱点,“须是相公当面吩咐道,休要和他别拗”,梁中书明明知道内部会出现不和,仍然委派了这项任务,其心就可疑了。
待到老都管求情遭拒,兀自不起,甚至开口托大地骂,彻底撕破脸皮,老都管再也听不进任何意见。松林里人影舒头探脑价望,此时杨志内外交困,哪哪捉襟见肘,这败局基本就定下了。
杨志就剩下个军阀作风,简单粗暴的方式,也再无一人听从了。这既是他性格上刚愎自用,也是他急于完成任务,而不顾及其他造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