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觉得挺有收获的。我觉得,我不仅是在读书,我开始学会用书了。也就是说,我一边读书,一边将书中的知识与我的生活联系起来,我开始将我从书中学到的知识用来帮助自己,帮助我的家人。
最近几个月,断断续续地读着《蒋勋说红楼梦》。这套书共8辑,每辑300来页。我已读完前面4辑。
读原版《红楼梦》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到底是自己功底不够,悟性不够。因为读得不太懂而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我并没有真正地读完过《红楼梦》。
而这套《蒋勋说红楼》,也是我第二次读。第一次几年前我在“微信读书”里读它。依稀记得读了大半年,读到了第七辑,终究还是没有读完。那时读它,觉得这套书十分好读,因为作者蒋勋将晦涩难懂的《红楼梦》条分缕析,加入他的理解,将里面的人物关系、故事内容等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那时我读它,读得津津有味,但终究只停留在字面上、内容上、情节上、人物上。
最近几个月再读这套书,觉得收获非常大。我依旧只能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读它,每天读几页。读时,我也关注人物命运,也关注内容情节,但我边读它边走神。因为,读到某处,我总会停下,跟我生活中的某事对接。读到某人,我也会停下,想到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
读到黛玉,我会想到自己。黛玉的真性情,我也有。读到宝玉,我会想到自己,宝玉对每个人的体贴和关心,他的菩萨心肠,我也有。读到宝钗,我会想到自己。宝钗在现世活得比较好,很得人心。她处事圆融,与人相处,十分周到。宝钗与人交往的圆融和周到,这是我没有的,因此,我得改变自己,跟宝钗学在现世里如何与人相处,要周到一些,圆融一些。读到袭人,我还是会想到自己。袭人与人交往时,有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我要学的……
那天清晨,我特意坐到某同事身边,跟他一起吃早饭,表达对他的感激。这是我第一次心甘情愿的改变,我在有意学宝钗,与人交往要尽量周到一些。
这个学期,我读《了不起的我》。我也会把读到的内容用于生活中。
在我与孩子爸的相处中,我有时会抱怨他,总是看到他的缺点。这时,我会想起我在《了不起的我》读到的内容:在处理亲密关系时,承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承诺意味着:我们不仅享受着对方的优点带给我们的方便,也得接纳对方的缺点带给我们的“限制”。我意识到,处理亲密关系是如此,处理其他人际交往也遵循着这个原则。
再者,我的父母常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从小到大,我是在他们的争吵中度过的。这个假期,父母都在我这里住。我本十分苦恼。但之前我读过《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我想起了书中的“课题分离”和“接纳关系中的限制”这些内容时。我顿悟到:我的父母之所以常常争吵,正是因为他们俩没有做好“课题分离”,也没有学会接纳“关系中的限制”。
“课题分离”意味着每个人管理好自己的事,不允许他人干涉自己的事。我的妈妈特别喜欢管我爸爸的事,我爸爸又特别讨厌我妈妈管他的事。因此,这次,父母在我这,他们俩又因小事斗嘴时,我就会对我妈妈说:“你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不要去管爸爸的事。”我多次劝导妈妈,果然她对爸爸的唠叨减少了些。
当妈妈说一句,爸爸回她一句难听的话时,我劝妈妈:“爸爸他讲他的,那是他的事。妈妈,你可以不理他,当作没听见,回不回答这是你的事。”妈妈有时也会听我劝。这个暑假他们俩在我这的争吵明显减少了。
读中小学时,我最喜欢语文,我常常会将读到的经典句子仔细咀嚼,然后用于做人处世中,或在生活中遇到某事时,我常常拿它来开导自己。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最艰苦的读书岁月里,这句话陪伴我度过了很多艰难时光。
后来,我却很少把读到的书拿来用,进而感觉不到读书的有味有趣了。
再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自己被抛入尘世,却经历一番苦痛。
如今,再来读书。竟然句句入心。每读一句,或回到自己,或想起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现在读书,真正意识到用书的好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