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活着》后感

读《活着》后感

作者: 燕落菩提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7:40 被阅读68次

这两年看的书都是以工具类的书为主,总认为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把自己埋没在各种精进之中,时间管理,如何写作,如何阅读,管理学,经济学等,什么都想涉猎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成为更好的自己。以至于在客户那里看到客户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客户看的是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来仔细看才知道是余华的《活着》。

回到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一是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语言平实却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近年读的书大多是国外的作者,翻译过来的文字有时词不达意,有时过于牵强附会,无法还原出原作的那种美感。二是作者对文章结构的驾驭能力。全文用第一人称写成。其中有2个“我”,一个“我”是一个在外面闲逛收集诗歌的人,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遇到一个老人——另一个“我”(本书的主人公福贵)听他讲述他一生的故事。这种时空的交错,就像摄影镜头里的长短镜头,一会儿带我们回到福贵的过去,一会儿又带我们来到和福贵交谈的现场,体会福贵对自己不同时段的人生感受 。三是故事本身的内容,福贵老人凄惨的一生,却又始终乐观的活着的那种心态,让人不免为他叹息,和他同悲同喜。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福贵老人,年轻时是一个纨绔子弟,仗着家里有100多亩地,为所欲为,整天泡在青楼里赌博,幻想用这种方式赢回他老爹年轻时输掉的100多亩地。然而并未用多少时间,他不仅没有赢回他老爹输掉的100多亩地,反而把家里现有的那100多亩地给输掉了。在以地为生的时代,没有了地,就没有了一切。他们随即从大房子里搬出来,住到茅草棚里。他爹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很快离开人世。之前备受福贵欺辱的在城里开粮庄的老丈人也敲锣打鼓的带走了他的女儿,福贵的妻子,一同带走的还有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一个好端端的家变的四分五裂,只剩下大女儿凤霞和裹小脚的老娘。

百般无奈的福贵只能去找赢了他家房产地契的龙二,租5亩地为生,后来妻子家珍生了儿子有庆,在儿子半岁时回家了,一家人终于又开始有希望起来。谁知老娘在半年以后生起病来,在去给老娘找大夫的途中被国名党抓壮丁给带走,经过两年的当兵生涯,九死一生之后终于回家了,老娘已经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变成了聋哑人。这一家人的生活不免让人唏嘘。

但是厄运并没有放过一家人,又赶上社会的动荡,吃大锅饭,大跃进时代又来了,把好不容易有点希望的生活再一次推到深渊边缘。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不能再干重活,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的老婆输血,直接死掉了。对于福贵来说,爹因为自己而死,老娘的死没能赶上,现在妻子重病,最心爱的儿子又死于非命,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才能把一家人的生活维持下去呢?

女儿凤霞出落得非常美丽,却因为又聋又哑没有嫁出去,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城里的一个歪脖—二喜。二喜虽然脖子歪,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人。凤霞和二喜过起了幸福的生活,当我们沉浸在凤霞和二喜的幸福生活中时,凤霞却因为难产大出血,生下儿子苦根以后撒手人寰,得了软骨病的妻子家珍也在不久后离开人世。
福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过起了相依为命的日子,虽然苦,但终归还有盼头,有二喜可以依靠,有孙子可以长大,有孩子就有希望。
但世事难料,二喜在一次送货时意外身亡,留下了外孙苦根。苦根7岁那年,因为一直生活的太苦,加上生病,福贵心疼,煮了一锅豆子给苦根,苦根却被豆子撑死。

最后福贵因为年纪太大,干活很吃力了,就去买了一头老牛和他相依为命。他给那头牛也取名叫福贵。

故事情节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拿起就放不下了,看了一个晚上,眼泪也跟着流了一个晚上。尤其是读到有庆和凤霞死的时候,我不禁号啕大哭起来。

“太惨了。”这是那个客户读完这本书后脱口而出一句话。我也没有更好的语言来形容福贵的一生。我只是在想,人的一生到底要有什么样的韧劲,才能经受住这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对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感觉作者真的挺狠心的,连7岁的外孙都不肯给福贵留着。就连在国名党军队抓壮丁时认识的春生也在文化大革命时因不堪忍受各种折磨而自杀死亡。他身边的朋友,亲人,就好像红楼梦中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
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真理,是排斥了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这是作者在序言中所说。
所以我们无法批判福贵年轻时的荒谬,也无法批判那个荒谬年代的各种荒谬事,以及在面对生死时人性中展现的自私,贪婪。我们也能静静的享受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希望来临时期盼,以及亲人离去时的那种绝望。这些都是生活,是你的,也是我的,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影子。我们生活在这个洪流中,想尽力挣脱,有时却又能为力,那又怎么样呢?

人是为活着本身的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是一种状态,一种姿态,它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相关文章

  • 读《活着》后感

    今天是2018年5月27日,在5月25日的时候,我的手机流量仅剩400多兆,400多兆对我是什么概念?我记...

  • 读《活着》后感

    这两年看的书都是以工具类的书为主,总认为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把自己埋没在各种精进之中,时间管理,如何写作,如何阅读...

  • 读活着后感

    余华的活着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第一次对这个的认知应该是在电视上,当年的电视剧叫徐福贵。看了电视剧内心有很多感触...

  • 读《活着》后感

    高尚的灵魂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觉得福贵、家...

  • 读《活着》后感

    作者余华,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远门》《鲜血梅花》,曾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

  • 读《活着》后感

    余华 很早以前就想读读这本小说了。一开始是因为题目的吸引,反复的低低呢喃几次:活着,活着,活着。总是有种悲怆却坚韧...

  • 读余华《活着》后感

    我一度想把余华先生的《活着》压到箱底。 并非我对这本书没有兴趣,而是这本书故事波澜起伏,我的思想经受很大的抨...

  • 为活着而活——读《活着》后感

    “当一个人被命运夺取了一切,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当我翻过书的最后一页时, 开始在脑海中回想的问题。 《活着》...

  • 读《活着》,感活着

    看完了《活着》由衷的觉得作者的心思之细腻,如果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如何能写的这么动人。 刚开始看的时候心中在想,为...

  • 《活着》后感

    昨晚十点,拿起读了一小半的《活着》,心情复杂的开始了这次阅读。 富贵,或许是幸运的,一次次死里逃生,他也是不幸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着》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wo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