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种观点,我觉得很有趣,就自己进行了解读。一个教育专家说培养孩子要有养植物的心态,和养动物的感觉完全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养植物和养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成长周期不同。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植物需要更多的耐心,因为种子需要埋在土里,然后在精心的培育和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浇水、施肥,甚至是捉虫。如果是树木,那成长的周期就更长了。人的成长也是这样,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工程。人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物力、人力,还要面对很多随时出现的棘手问题。一个孩子从出生长到成年,期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无尽的付出。
而养动物就不同了。动物给人的反馈是及时的,马上就能感觉得到。所以,养动物的人的满足是及时的,让人感受到的是当下的快乐。从培养人的角度上来讲,只关注当下的感受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因此,从人的成长方面来看,养植物的这种延迟满足可能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之所以觉得这个观点很有趣,是因为它用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培养人的道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我看到了很多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更能看清楚应该如何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人。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应该放在首位,这才能为他即将开始的漫长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果在刚开始这个阶段就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那么即便孩子进入了好的学校,也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儿。孩子的求学之路很长,人生之路更长。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渴望像养动物那样得到即时的满足,是会透支掉孩子的未来的。所以,在育人方面,我们更应该像养植物一样默默耕耘,用心呵护,给予阳光和雨露,然后静待花开,让他在我们的关爱中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