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关于病、梦、性、死

作者: 辉高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18:16 被阅读74次
    图片拍于天安门广场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逃不掉的。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念里都很避讳谈论性和死亡,而这恰恰是人一生中重要的两部分。

    “中国人的讳疾忌医跟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性成熟导致了人们对整个身体的抑制。”

    从身体的解剖学看,包括身体观、心性观和身心关系论三个组成部分。身心冲突主要表现为以性压抑为中心的精神压抑。身心冲突的极端结果就是自杀,自杀无疑是用精神消灭肉体的行为。

    身体现象学是指中国古人有关病、梦、性、死这四种“身体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相关观念。但现在大多数人的身体观念却还停留在古代,依然不敢面对性和死亡。

    1、疾病

    在《皇帝内心》中提到:人体的疾病源于自身的阴阳失调,这又和身外的世界密切相关,这正是中医病理学的精髓。

    关于病,说到底,病主要是个肉体事件,即使是精神病,也会在肉体上体现出来。即使在生病后也有一种自动痊愈的能力,这是身体的高明之处,比如感冒就是这样的,但有些大的疾病和癌症是需要用药治疗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疾病的形成常常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一旦疾病发作起来,说明它已经攻占了健康的堡垒。疾病就是这样真切实在而不无恐惧地唤起了人的死亡意识,最初意识到死亡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这种恐惧主要表现为绝望,绝望于自身的生命出现了衰退的痕迹,甚至让人产生频临死亡的念头。

    很多人得了大的疾病都会有一种恐惧的念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病是如何而来的,中国有很多人从来就不读书,关于自己的健康和自己的身体从来就不在乎,一旦得了某种疾病就会害怕恐惧。这也许是中国人对儒家思想的观念奴性太深。

    就像人是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从来就不会考虑,也不会去寻找答案一样,对于人生,疾病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疾病的大小都是自己造成的。

    对于学医的人更多的是对生命感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比较多,但医生也有很多的困惑,这就让我想起了文学,文学也是人学,他是对人的一种了解,是描写人的在世的生活状态,从出生到死亡都会有接触,其实文学就是在研究人,医学也是研究人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中国人对待疾病的态度,现在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心理素质也比以前更好了,这是医学的进步,也是人的认知的表现。

    因此,疾病对应的就是健康,人对于这两个观念的认知是有巨大差异的。健康疾病越深,就后悔演变成死亡,但很多人对待疾病却又缺少知识与认知,多读些书是有些好相处的。

    2、梦

    梦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愿望的达成,或是对往事的追忆,这是人们渴望靠近的;另一种是不详的预感,这是人们有意躲闪的。无论哪一种情况,梦都会把未来或过去集结到现在,让心中期待或追忆的人物即刻出现在眼前。

    中国古代的人容易对梦有一种说法,不管是否是真的,那都是一种梦境。

    认识中国人的梦需要清理,弄清楚哪些是梦本身固有的神秘因素,哪些是附加进去的观念成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把握中国人的梦观念。

    人进入睡眠以后,有时候是会做梦,这是人特有的一种现象。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是:梦是欲望的满足。

    白日梦是人幻想出来的一种梦境,只是想像的画面,不是真实的,但容易造成人们对他的误解。

    梦感既是一种生命意识,也是一种死亡意识。事实上,只有具备死亡意识的人才有可能生活得完整,因为他生活在自己已经意识到生命起点与死亡终点的全部区域里。所以,死亡意识会让人更注重把握今天和利用现在,而不像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一样茫然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毫无目标和方向。

    3、性

    性具有生殖和娱乐的双重功能,它是身体的中心、家庭的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中心。性是创造幸福和导致悲剧的共同根源,性的生存与毁灭也可能导致整个身体的生存与毁灭。性是身体的中心,性体现的是一种孕生致死的力量。

    朱光潜认为中国爱情诗较少的组要原因是女子地位太低,致使中国人只有婚姻,却没有爱情 。

    中国古代社会其实就是在夫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复杂亲戚关系,无数具有夫妻关系的两姓家族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网络。很多的家庭矛盾也是应为这而起,反而把人束缚在家庭的复杂关系当中。

    人的生命来源于两姓的结合。

    林语堂曾说:“婚姻在中国不算是个人事件,而为一个家庭整体的事件。一个男人不是娶妻子,而是要一房媳妇。

    在中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任然很避讳谈论性的话题,就像不可触碰的一根红线。也许是中过民族性的劣根性吧,本来一件美好的事,却被认为淫荡,总是被道德标准所压制。

    就像中国的性总是和家庭联系在一起的,如过男人与情人幽会,发生关系,这就算被道德所指责,家庭矛盾就会爆发。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性与道德始终不能放在一起谈论。

    4、死亡

    为人要明白的第一道理就是:人是要死的。不应该害怕死亡,要正确面对它。

    中国人的死大致分为三类:自然死亡、被动死亡和主动死亡。其中最能体现死亡观念的是主动死亡。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自杀的诗人,他的死是一种主动死亡。中国人缺少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主动死亡的稀少表明中国人的生命意识是不健全的。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给自己写墓志铭的人--------陶潜、王绩、徐渭和张岱,他们倒是在个体内心焦虑的激发下呈现了可贵的生命意识。

    从对生命现象思考的深广度上来看,苏东坡是个佼佼者,而林黛玉的《葬花词》则唱出了中国人死亡意识的最强音。

    我们一旦把吃饭睡觉、生病发愁等等这些因素排除掉,人的一生真正能做事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一个人生命无论长短,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和死亡的来临。

    庄子曾感叹: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与欲,忽然而已。助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很多人还是害怕死亡的,他们的头脑中就没有这个概念,当那一个来临之时,就会害怕与恐惧。周作人曾说,人为什么怕死?其一是怕死时的痛苦,二是舍不得人世的快乐,其三是顾虑家族。

    庄子是一个参透了死亡的思想大师。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中国人的死亡意识并不发达。死亡意识是时间意识的强化,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意识。中国人的死亡意识之所以不发达,主要是奴性太深,依附性太强,活着是为了别人,死也是为了别人。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人应该正视死亡,正视自己,做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样子。

    好好生活,珍惜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关于病、梦、性、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zu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