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这首被网友们称为“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和这群乡村师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同时,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也在转发这首小诗,我想是大家都是被深深的触动了,今天我也来说说“苔”。
小时候,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同学回答:“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解放军”等等,如果这时有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当工人”,恐怕大家都会笑话他,说他没有志向,甚至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这样的情景你是不是也有所经历呢?当然,在那个信息传播不畅的年代,能看到文字信息并不多,课本里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其实就是主流文化。对于一群无知少年来说,所谓的理想就应该高大上,就应该是人人仰望。
那到底什么是理想?我认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是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不要误解,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这首诗大意是: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青苔虽然生长在阳光照不到地方,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努力,展现自己的精彩。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给了这个世界,这自然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态度。
从古到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是因为他们代表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可见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着自己的真情,通过花草石木自身的品性来隐喻人格。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的美,富丽端庄、雍容华贵,被称为“花中之王”。我大学时代曾经是在洛阳度过的,每年一度的牡丹花开千姿百态、秀色撩人,可谓是惊艳天下!朵朵牡丹色泽艳丽,风姿卓韵分外妖娆。尤其是红牡丹,花朵大且花瓣多,每一片花瓣都在执着的诉说自己浓浓的绚丽,而洛阳城正因为牡丹,尽享“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牡丹诠释着富贵、吉祥、幸福、繁荣,而花城似乎又重回盛世大唐。
苔花、牡丹花、以及梅兰竹菊的平凡、富贵、傲骨、潇洒等等都有特色,然那只是一株花草,被定格了的生命,但它们却执着的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绽放,并生机盎然。而对于我们呢,暂不说小时树立的理想是否实现,我们的生命又是如何的绽放呢?
大家都知道,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并带领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业绩有目共睹。有一段对话,是关于伟大的邓小平同志的,暂且不考虑者是谁,答者则是邓小平。
问:长征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
答:跟着走。
问:你如何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果?
答:刚刚合格。
问: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时做了什么?
答:等待。
问:你重返政坛的秘决?
答:忍耐!
四个简单的回答不仅透出了邓小平同志的睿智和格局,更值得我们深思是:一方面,当机会到来时,我们是否具有做大事的能力?是否具有做大事的胸怀和魄力?再一方面,如果处在低谷时,是否能够静下心来,汲取营养,取长补短,闭关思考?正所谓有能力时,做点大事,没能力时做点小事,无论如何就是别不做事。
正如苔,虽然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微不足道,可也照样努力成长,青翠欲滴,虽然开的花象米粒那么小,更没有那么娇艳,甚至无人欣赏,但也努力象牡丹那样骄傲地开着,活出一种极致。你有华贵,我也不失风采!
当下的很多人,既没有那么虚心,也没有那么努力,更没有那么坚韧和不屈,凭想象而实现理想。而且,有时特别喜欢喝心灵鸡汤,但是别忘了,鸡汤越多,不锻炼不实践,只会让脂肪越来越多。过不上华贵,反而大失风采!
无论你是谁,纯粹的做好自己吧!哪怕是平凡的,只要能够全力发挥自己的能量,那就是一种极致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