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国人信不信、用不用、如何用是个问题。
一个不那么“智慧”的民族,往往有坚定的信仰,具备“一根筋”精神。因为选择没有那么多,选中中意的原则理念就足够了。
一个自称为“智慧”的民族,则不大可能会有明确的坚守。为何?既然是智慧者,则必然信奉变化;既然讲求变化,那就不必坚守那些所谓的道理。
所以,“智慧”的尽头是圆融变化,不是刚硬坚守。
对于国人来讲,儒家入世对呀,建功立业或者说争名夺利就是人生价值呀,位高权重、呼风唤雨才不枉一生啊。
遇到挫折后,又觉得道家无为思想好,遵从老天的安排,顺来逆迎、随波起伏、知足常乐嘛!
若是从了兵旅,那就杀伐果断、阴阳奇正相间,所谓兵以诈立嘛……
五千年智慧传承,令我们有无数选择,有无数条真理可以抚慰我们的内心。这当然是好事。
但智慧也是双刃剑,用狠了也会伤及自身。
比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明哲保身思想,造成了多少揣着明白装糊涂之辈,一个个在是非面前缩头,让事件不断恶化、风气持续变坏。
比如,老大犯了错,有谁会去提醒呢?能那么不懂事么?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惜谁都装作看不见。
别人进步,那一定是暗箱操作有黑幕;自己进步那就是实至名归,不进步则是时运不齐、朝廷无人。
历史短的民族还来不及研究太多的人事,更多精力专注在机械技术层面。
历史长的民族则必然会走向人际应酬、人心人性的路子上去,文雅讲是所谓“情商”,通俗讲则可概括为“内斗”。
智慧的民族不承认自己的阴谋有问题,兵以诈立能成为战论核心,则足可掩盖一切阴谋诡计,甚至连有伤天和的操作也能合理化。自然也就不信奉真相和真理——可以用很多歪理学说来曲解真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我想,这大概就是智慧的反噬吧——把自以为是的聪明用多了,就觉得天下人都傻。殊不知自己死不认错、狡辩诿过的丑态,已经让旁观者失去了尊重,也让自己人失去了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