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离韩城市大概有九公里的路程吧,有一块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党家村就占了这块风水。

党家村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700年子孙兴旺,可见风水之说不虚。的确是块“宝葫芦”。
转了一圈,听导游说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着实值得一看。
党家村给人的印象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心境
狭长的青砖小路将你引入一座座深宅大院。斑驳的墙壁、狰狞的石雕、依稀可辨的木雕、没有被高墙挡住的几缕斜斜的阳光、还有挥之不去的腐败气味让“历史”二字扑面而来。
于是,我便开始幻想一百年前的故事,这小巷的繁华。
钦点的状元应该很年轻吧,在“一日看尽长安花”后荣归故里,迎接他的满是故人的羡慕。他的宅院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奠基了,皇上的恩宠炫耀的树在大门口,以召示他的不同。于是,他的女人们便在月亮下开始了最美丽的哀怨和最寂寞的等待。于是,孩子们书生琅琅,在晚饭后环绕在老人们的膝下听那苍老的声音重复着这个“惟有读书高”的传说……
而这一切都如过眼烟云,转瞬而逝。小巷褪色了,发黄了。只有我踯躅在这里,而我也终将离小巷而去,融在时间的流里,不会有人想起。
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现在的心境罢了。

信念
党家村散发出浓郁的书香,“进士第”“慈禧赐福”“文魁”便是读书人昭示于众人的矜持。而“节孝碑”就是极致了。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传说中的“节孝碑”。层层迭迭的画檐十分雅致,却又和高耸挺拔的雄伟碑身结合的天衣无缝。真想不到在这儿还有如此精美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我的同事是这样记录“节孝碑”的。
导游领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节孝碑。这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它全是砖雕的。此碑雕刻精美,工艺非凡,是比较罕见的砖雕艺术精品。相传是光绪皇帝下令给党家村党伟烈之妻牛儒人所建。大抵与贞节牌坊相似吧。如今,这“巾帼芳型”节孝碑楼上,依旧可见“御赐”字样。历经670多年,但字、花、鸟却丝毫无损。而如此精美的砖雕,在此之前在的确少见。
不知是这女人的坚持物化成了牌坊,还是她终知可以成为牌坊而坚持了下来。但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她都为信念而活了一世。尽管这信念在如今为世人所非议。可这柔弱的女人终于用她那单薄的身子留下了这精美的碑供几百年后的人嗟叹不已。
突然,我想到了荆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不过是留了一个更大的碑——他的名字为千秋万代所传诵。只是哪个更易呢?是在巍巍庙堂之上,还是于深深庭院之中?是相隔咫尺的怒发冲冠,还是凝眸明镜时的青丝白发?是一瞬之间血溅三尺的匹夫之怒,还是日日夜夜独守空房的红颜老去?极动与极静之时,极柔与极刚之间,我忽然悟出那相同的坚持。但愿人死后有果真有魂,那他们一定在时空间的某一点相遇,给对方一个最深的眼神~~~~~~
风吹散我的长发如触角般捕捉那空中的幽怨~~~~~~那瞬间的感动让我在党家村以这位柔弱的女子擦肩而过。再回首,那节孝碑的确是一块墓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