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体诗词老街诗词闲话简诗词
观唐习律23 崔颢黄鹤楼多处出律 到底是不是七律?

观唐习律23 崔颢黄鹤楼多处出律 到底是不是七律?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07:27 被阅读10次

    前言

    说到七律,估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熟悉诗词格律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这首诗的上半首完全不是律诗,有多处出律的现象。为什么还被人称为七律呢?

    另外有人说,李白的《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是模仿崔颢,其实不然,崔颢也是模仿前人。

    一、崔颢其人

    崔颢(?—754),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说: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

    《旧唐书·文苑中》记载:

    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适官达

    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

    可见年少及第的崔颢名声甚显,当时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齐名。不过崔颢的行为似乎有些轻薄,竟然喜新厌旧,几次换妻。从他的诗作上也能反映出来,例如这首《王家少妇/古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据说《新唐书·崔颢传》中记载:

    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去。

    不过,受到李邕批评的崔颢并不是仅仅写这一类的诗,也有豪迈的边塞诗,例如这首《辽西作》: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也有雄浑的山水诗,如七律《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不知道崔颢为什么偏偏给李邕念那首《王家少妇》,有点像孟浩然见到唐玄宗偏偏要说“不才明主弃”。

    至于这首《王家少妇》,很多诗评家认为闺情诗多是如此,写得并不差。只是没有照顾到读者的感受,《载酒园诗话又编》说崔颢“方枘圆凿”,是不懂得“看人下菜碟”的典范案例。用今天营销的属于来说,崔颢和孟浩然对于4p与4c没有搞明白。

    崔颢的事迹不多,仕途运蹇,死于天宝十三年(754年),躲过了第二年的安史之乱。

    二、半古半律的黄鹤楼为什么被称为七律?

    黄鹤楼这首诗的前半首是古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后半首却是标准的近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把这首诗评为唐朝七律第一: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关于这些不标准的律诗,严羽也有自己的解释: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有颔联,有颈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

    在初盛唐有不少不标准的五七言律诗,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八句折腰”的七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孟浩然《舟中晓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都是通篇不对仗的五律。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

    清人编《李诗直解》对于这种古体近体相杂的律诗这样评价:

    太白诗任侠豪放,不拘法律。五言近体尚多合作,至七言律诗则似古非古,似律非律。即其佳如《凤凰台》、《鹦鹉洲》,亦不得入为正声也。唯《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乃应制之作,不得不依法律耳。”

    李白的“《凤凰台》、《鹦鹉洲》,亦不得入为正声也。”就是说这类七律不是标准的律诗。说到李白的七律,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李白的伯乐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唐玄宗“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上,赋诗赠之。”这是李白的一首应制诗,当然要写成规规矩矩的七律。这首诗是李白集中少见的格律无瑕疵的七律。

    唐朝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科举以诗赋取士,五言排律是必考科目,及第的进士们当然会写格律诗了。另外,在皇帝面前作的应制诗也多是格律诗。

    李白、崔颢都有标准的格律诗传世。例如上面崔颢那首《行经华阴》就是标准的七律,崔颢的这首《赠梁州张都督》是一首标准的五律: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又如崔颢的这首五律《题潼关楼》,除了一处三仄尾以外,也是标准的五言律诗: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可见这些诗人并不是不会作格律诗,科举和应制时都老老实实遵循格律规则,平时作诗的时候,比较随意或者有意作出这种有古风味道的律诗来。

    三、李白模仿崔颢?崔颢模仿的是谁?

    先从李白《《鹦鹉洲》》说起,这也是一半古体一半律体的“七律”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说:“

    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

    方回说李白学崔颢,上半首是古体,从5、6句开始对仗,下半首是标准的近体诗。方回的解释是,当时的律诗还没有要求那么严格。

    但是方回说的并不对,因为崔颢的诗太有名,被人误解为“崔颢体”,其实崔颢也是模仿的前人。这个人也大名鼎鼎,是初唐大诗人沈佺期。我们看一下崔颢《黄鹤楼》所模仿的这首《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即使不懂诗的人,看了沈佺期《龙池》也知道和崔颢《黄鹤楼》极像。区别是沈佺期的前两句是古体诗写法(其中第二句还是律句,只是与第三句失粘) ,后面六句都是律诗的结构,而崔颢前四句都是古体。

    《唐诗广选》田子艺说:

    人但知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若《鹦鹉洲》,又《凤凰台》馀意耳。四篇机抒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为奇也。

    《唐诗镜》的作者甚至称颂沈佺期的这首是唐人律诗第一,可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的标准真是各有不同, 对于后人来说,谁的嗓门亮影响大就听谁的吧:

    前四语法度恣纵,后四语兴致淋漓,此与《古意》二首,当是唐人律诗第一。《唐诗镜》

    《唐诗成法》对崔颢诗与沈佺期的诗做了比较:

    五“龙”字,二“池”字,四“天”字,崔之《黄鹤楼》所本,而神韵过之,然此味较厚。结句,一时应制诸公俱不能到。

    ​龙池篇、黄鹤楼、凤凰台、鹦鹉洲,四首诗三个作者中,沈佺期是始作俑者,崔颢学的沈佺期,于其说李白效仿崔、不如说是效仿沈。这四首诗的共同特点都是半古半律,其中李白的《凤凰台》特殊一点,仅仅是失黏(折腰)而已。其他三首简直是一个模具里的产物。

    四首共同的特点都是有重复的词语,例如沈佺期的“龙”,崔颢的“黄鹤”,李白的“凤凰”、“鹦鹉”。

    崔颢《黄鹤楼》一出,后人评价超过了沈佺期:“直出云卿之上,视《龙池》直俚谈耳”。

    刘后村(克庄)说:“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句,至金陵乃作《凤凰台》以拟之”。“

    李白先写了一首《鹦鹉洲》,自己不甚满意,后来又写了《登金陵凤凰台》才觉得足以和崔颢《黄鹤楼》抗衡。相对来说,《登金陵凤凰台》抒发怀古伤时之感 ,更有担心奸佞误国之意。比起崔颢的《黄鹤楼》思想上更加深刻一些。

    结束语

    崔颢除了黄鹤楼以外,他的长干行四首也脍炙人口,下面是其中的两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老街作观唐绝句时,也写过这两首绝句的和诗。今天用崔颢黄鹤楼韵脚,写一首七律作为结束吧。《七律·忆黄鹤楼》

    日暮龟蛇几度秋,江风江水去悠悠。觅诗遥问汉阳树,循迹还登黄鹤楼。

    迁客落梅闻玉笛,孤帆远影下扬州。当年清景今何在?雁字黄昏一点愁。

    @老街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唐习律23 崔颢黄鹤楼多处出律 到底是不是七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ga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