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忙乱,一是事情多头绪乱,再一个是各种意外导致自己的安排一再打乱,因为不能按计划完成导致的内心焦虑。越焦虑越觉得各种事情是额外的负担,便少了从容和理解,多了埋怨和负面情绪。一再提醒自己放松,放松,再放松,却还是表现出了较多的情绪变化。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有了休息与学习的矛盾心理:希望孩子多休息,也希望孩子能有高效的学习状态,虽然不能参加辅导班,至少在读书积累上不想有太大差距。这样的矛盾导致的就是尽量让孩子多睡,醒了之后就想赶紧读书背诗写作业,孩子却想玩一会儿玩具或者自己看一会儿书。好不容易写完了还想让孩子给画儿上上颜色,做的漂亮一点。这种矛盾行为就是自己内心焦虑的外在体现。不断告诉自己:慢慢来,慢慢来,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总是怕磨刀时间太长影响了砍柴呀!
今天早上起床后孩子还没醒,犹豫是叫醒读书还是让他多睡会儿。矛盾中看到老师发的推荐文章,里面有一条是“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太紧”。我理解,太紧了既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又容易产生逆反应付的情绪。这和成人的安排是一样的,我的安排都不是太紧的还经常被打乱导致完不成,何况家长为孩子的安排好多都是一项接一项。用老婆的话说是孩子没有其他杂事,成人的事情太多了。有道理,但孩子也有孩子的事吧。
开始收拾桌子上、床上、地上(小姑娘习惯坐在地上玩儿,玩儿完就把书扔地上了)的书,慢慢放到孩子的小书架上。原来担心小姑娘一直往外抽书,我就把每一层的书挤的紧紧的,这样她的力量小就拿不动,只把她的几本小画书放在表面上,方便她拿。结果老大看书时抽出来就不往回放了,经常是扔的哪里都是书。这个问题说过很多次,我也和他收拾过很多次,但他就是做不到看完放回去。我在把书一本一本放回去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我把书架放的太满,他没有了放回去书的地方和能力?这并不是习惯的问题,而是这个动作太耗费精力和时间了,干脆就把它省了吧!
也许这真的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任何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制力,但如果它的投入太多影响后续事情(比如吃饭、玩儿玩具、上厕所等等)的持续进行,那么就会很容易的把它规避掉,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养成分类归类衣服和用品的原因吧——不是我不想干,是做的话太麻烦。如果能把要培养的好习惯变成顺手而为的事情,也许效果会好很多:比如曾经有过的增加垃圾箱的数量会减少随手乱丢垃圾的行为。书架的摆放也许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只放三分之二的书,好拿好放,看看会不会改变乱丢书的毛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