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透过长平之战,分析成败原因

透过长平之战,分析成败原因

作者: 微澜09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17:35 被阅读0次

    长平之战以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军结束。首先要看长平之战,符合不符合秦赵两国自身的战略?

    秦国制定的战略是远交近攻,这个战略之所以重要,就是它改变了秦国有利必趋的肓目短视状态。

    胜利不是目的,要胜敌而益强,让自己越来越强,敌人越来越弱,才是目的。

    所有的会战,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所谓大战略就是心中有决战。然后从现在出发,有一条清晰的走向最后决战的会战路线,每一次会战为下一次会战创造条件,一步一步走向最后胜利。

    秦国攻打韩国,就符合远交近攻战略,每得韩国一块土地就可变为秦国的土地,并帮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上党地区被秦国分割后,秦国自认为上党地区必然被韩国割让给秦国。上党太守冯亭擅自联络赵国,想把上党地区献与赵国,这时的上党地区,对于赵国来讲就是无端飞来的一块利益。

    只看到利益本身就是一种盲目与短视,为了这种短视和盲目的利益去争取的胜利,就会搞成数胜必亡,胜利越大,自己被消弱的越多。

    因为这种胜利偏离了自己的战略,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浪废了宝贵的资源,即便取得的胜利,也不能为下一个胜利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赵国就是这样,为了上党,这块诱人的利益,在没有长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被迫与秦国决战。从战略上已经冒了极大的风险,其收益和损失是完全不对等的。所以在战略上胜负已分。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先有政治安排,方针政策,然后有大战略,战略路线图,找到战略重心,就是毛主席说的主要矛盾。

    在具体推进中,每一个阶段,要找到这个阶段的小重心,就是决胜点,再确立关键动作,制定时间节点,路线—方针—政策—计划。

    长平之战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三个字精华:不贪心!要学习平阳君觐见赵王的那句话:圣人甚祸无故之利。无缘无故给你利益,那是祸患。

    长平之战,我们学习到不能有利必趋,当你趋利,你就会被利欲蒙上眼睛牵着走,就会掉坑里都不知道;学习到必须有大战略,有原则,有路线方针政策,应该一开始就抗秦援韩,而不是哪儿有利益就往哪儿走。投机之路,都是死路。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不可有利必趋、有害必避。人能自助,然后别人才能帮助你,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所有人都会放弃你。长平之战的整个过程中,赵王从开始的趋利到后面的放弃,可以说是,一败再败。

    《孙子兵法》说得好,“善战者能为己之不可胜,不可使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

    我们能做的只是自己修道保法,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管不了别人,不能说一定能战胜他,我们自己利于不败之地,那就是我们可以说了算,可以安排好的。

    也就是说,一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能自己因贪利,遭受损失,元气大伤。

    《孙子兵法》最主要的就是不败之法,不战之法,其核心就是修炼内功,少做动作,少失误,当对手严重失误时,才能获得决战胜利。

    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是战略的延续,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就是趋利避害。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很少有人懂得,应该让自己慢慢变得富有!这个道理的反面就是,大多数人都期待自己能够迅速致富。

    不可必,是儒家的价值观,不可“期必”,你不能期待,结果一定会怎样。一期必,就容易贪巧求速,就要拔苗助长,就要侥幸冒险,就会出疑谋奇计,就会犯错,就会后悔,出问题。

    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名著战《战争论》中说,打仗不靠复杂的巧计,要靠简单直接的动作,与其靠复杂的巧计胜过对方,不如在简单直接上,始终走在敌人前面。

    行莫大于无过——最了不起的行动,不是一举成功,而是从不犯错。这其实就是要想在股票投资中获得成功的大战略。(本文借鉴了《华山讲透资治通鉴》一些评论心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长平之战,分析成败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h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