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从兴趣管理到文艺复兴人

从兴趣管理到文艺复兴人

作者: 万能的造梦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17:33 被阅读61次

    去年的读书日,有幸为自己挑选了一本关注已久的书《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小时》,从翻开书的那一刻起,就感觉这本书写的和自己太像了,书中将多向发展的人称为文艺复兴人,而这类人,在外人看来,又有着一些普遍的标签,比如”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兴趣太多安定不下来”、“没有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等等。这本书就是为这类人而写的,作为一本兴趣管理方面的书籍,它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合上书,不禁再次陷入思考,以前只是任由自己的兴趣发展,从来没有做过兴趣管理,也没有统计过自己的兴趣。后来做了一次统计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的确不少,但大多都只是略有涉猎,而没能有所专精,按照书中所说,可以在一段特定的时间之内找到四个兴趣焦点,并在这一阶段对其加以探索,在完成了某项挑战后,感觉某个或某些兴趣焦点不再成为当前的兴趣焦点时,就重新评估一下自己当前的兴趣方向,选择新的兴趣焦点组合。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兼顾到所有的兴趣爱好,同时在特定的某段时间内专注某几项爱好,对于发展方向过多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看完了这本启发性的书籍之后,我便开始了对这一理论的深入探索。在中国知网中,我查找了许多与当代文艺复兴有关的社科类期刊和文章,中国人民大学苗东升教授所写的《钱学森与第二次文艺复兴》就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这篇文章解释了新时期下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必然性和为什么中国是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战场,同时回顾了第二次文艺复兴中国的几位代表人物:鲁迅、毛泽东、钱学森三人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预测了未来两拨文艺复兴浪潮的开始时间。这篇文章第一次让我系统性地了解到了中国文艺复兴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后来,自己又有幸拜读了顾毓琇大师《中国的文艺复兴》以及胡适之先生的《中国的文艺复兴》讲稿,两位大师都对这场文艺复兴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顾毓琇大师不仅作为电机工程理论的佼佼者,在学术领域中发表过近60篇论文,还作为文人创作了7000余首诗词歌赋,在戏剧、音乐等等领域也都有所建树。胡适之先生除了作为文学家启迪了一代青年志士外,还作为一名杰出的演讲家在美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文艺复兴》仅仅是他讲稿的一部分,但仅从这一部分文稿,就可以窥见这位文学大师的深厚功底,同时,他还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学生,对哲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非常有意思的是,二位大师都对教育领域十分关心,在著作中也多有提及。谈及中国青年教育,顾毓琇大师说,“教育的任务有二:一为帮助青年完成他自己生命中的单独任务;一为准备他们与别人共同生活,做公民,并且做文化共同遗产的继承者。”

    提到大学教育,胡适之先生说,“四年的大学教育所给予我们的,只不过是已经研究出来和尚未研究出来的学问浩瀚范围的一瞥而已。不管我们主修的是哪一个科目,我们都不应当有自满的感觉,以为在我们专门科目范围内,已经没有未解决的问题存在。凡是离开母校大门而没有带一两个智识上的难题回家去,和一两个在他清醒时一直缠绕着他的问题,这个人的智识生活可以说是已经寿终正寝了。这是我给你们的劝告:在这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你们该花费几分钟,为你们自己列了一个智识的清单,假如没有一两个值得你们下决心解决的智识难题,就不轻易步入这个大世界。你们不能带走你们的教授,也不能带走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可是你们能带走几个难题。这些难题时刻都会使你们智识上的自满和怠惰下来的心受到困扰。除非你们向这些难题进攻,并加以解决,否则你们就一直不得安宁。那时候,你们看吧,在处理和解决这些小难题的时候,你们不但使你们思考和研究的技术逐渐纯熟和精稔,而且同时开拓出智识的新地平线并达到科学的新高峰。”

    完成了这两本书籍的阅读,我感觉到自己的主题阅读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接下来就是体系化地补充自己在各个骨架上所欠缺的,精细化的内容了。后来我接触到了傅尔得的《一个人的文艺复兴》,这本书则是从摄影家,艺术家的角度,通过大量采访式的文章道出一群活跃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人,对于艺术的坚守,和对命运与理想的抗争,以及对于“一个人的文艺复兴”这场小小自救运动的自我表达。

    在对摄影师马良的采访中,谈及文艺,他说,“文艺背后,有很多不文艺的事情,‘我现在面临的,都是眼前的苟且,但为什么还做?因为有诗和远方。’好在,在马良眼里,打钉子是件美好的事情,不算一桩苟且,‘我觉得那是在一步一步添砖加瓦,把我的精神世界积累成自己的城堡。’”说到艺术创作,他说,“精神家园这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自己的城堡,把自己关在里面。做艺术创作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自省能力,不是因为自闭症,而是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关起来’。在八面玲珑的社会,你能不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由于微信上一篇《“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的文章,让我认识了这位把斜杠青年文化引入中国的第一人SusanKuang,和她刚刚出版的一本新书《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SusanKuang的人生经历和我很相像,从她的书中我也找到了很多共鸣,读完全书,我惊叹于她广阔的知识体系和谨慎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于当下很多很火的标题党类型的畅销书,她的每一条论证都能从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或是历史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若非平时有非常大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积淀,是不可能输出如此全面的文章的,顺便提一下,SusanKuang大学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留美MBA,目前辞职回国,是一名从事多种职业的独立创业者和自媒体人。书中提到的一个由全球许多教育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教授和老师共同成立的“大历史”课程让我眼前一亮。关于大历史课程的含义,我从SusanKuang书中摘取一部分内容作为解释:

    “大历史”与传统的历史学习完全不同,传统的历史学习都是以人类文明的开端为起点,以人物和事件为主要内容;然而“大历史”则是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述,从宇宙历史,讲到地球历史,再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历史,最后才是人类的历史。

    “大历史”的奇妙之处在于,它通过历史的方式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全部囊括其中。宇宙最初的历史是物理的历史,那个时候只存在基本粒子间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规则;等到宇宙中出现了元素之后,化学的历史便开始了;几代恒星之后,太阳系开始出现,这时候地球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当地球上的无机物演化成有机物,第一个复制因子出现的时候,生命便由此诞生了;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之后,才最终有了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部落、城市、国家、现代文明也相继出现,直到如今的全球化。这样的视角才是完整和全面的,只有当我们把人为分割的碎片化知识以时间的方式还原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时候,我们才能跳出自己“狭隘”的视角,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宇宙、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知识分子。

    进行文艺复兴理论主题阅读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还相当的多,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够完整,他就不能够无偏差地,不受影响地,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他的行为就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他的思想就容易被别人所干扰,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一定也是一个谦逊的人,也是一个超然于世的人,这也许就是,文艺复兴人的修行哲学吧。

    《大学生活和读书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http://www.jianshu.com/p/3515f7f0a20c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兴趣管理到文艺复兴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i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