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新解65章三权分立

道德经新解65章三权分立

作者: 刘时光代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06:5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新解65章三权分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是对强权统治者的愤怒斥责。不道之世,人们“狎其所居”,“厌其所生”,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谁还害怕统治者用死亡来威胁呢?如果天下有道,政治清明,世界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自然都重生畏死。在这样的社会里,倘若再出现兴兵作乱、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我就可以逮捕并依法杀死他。这样一来,谁还敢与人民作对呢?

  从“以奇用兵”来看,“为奇者”是指以非常手段聚众闹事或者从事军事政变、篡夺国家权力的人。在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国度里,“为奇者”则是违法背道、与人民为敌的人,所以,必须依法严惩。吾:最高统治者。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常:恒常、不变。司杀者:指代司法机关。大匠:在某一方面有造诣的人。这里,“大匠”和“斫”相连,说明大匠就是精通木工的木匠。老子称神圣的法律为“朴”,而朴的原意为“没有人为雕琢的大木头”,所以,这里的“大匠”是指精通法律的人。斫:用刀斧砍(木头)。

  惩办“为奇者”,一定要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如果统治者取代了司法机关的职能,就是用手中的权力代替了神圣的法律,是权大于法。那些以权代法的人,很少有不伤及权力的。

  手:代表权力。统治者的权力如果超出了宪法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到处乱伸手,显神通,示尊贵,势必危及权力。

  为什么“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呢?这是因为,在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国家里,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要用法律来规定和限制统治者的权力。无视法律的统治者就是无视人民,这是人民所不允许的。

  本章是老子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各自独立,是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否则,统治者就会滥用职权,以权代法,将势必重新走上“以智治国”的道路。

相关文章

  • 道德经新解65章三权分立

    道德经新解65章三权分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不畏死,奈何...

  • 道德经新解:附录,通行八十一章本

    道德经新解:附录 《道德经》通行八十一章本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重新全面解读《道德经》

    春节过后,本人打算全面重新解读《道德经》。让大家看看《道德经》中说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人们始终看不懂?本...

  • 道德经新解57章举轻若重

    道德经新解57章举轻若重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味:品味的意思,引申为体会、思考。 治理...

  • 道德经新解72章总论

    道德经新解72章总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是凭据、根据的意思。美:修饰、美化。 老子言道论德是“言有宗,事有...

  • 知的层次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新解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导...

  • 道德经新解37章贷智于道

    道德经新解37章贷智于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士:古...

  • 道德经新解51章玄同

    道德经新解51章玄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得道之人贵行不贵言。大道天机,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知者不言”,是道德...

  • “三权分立”模型之协作模型

    基于Trias CEO阮安邦博士提出的云平台可信安全治理的三权分立模型的科研积累,Trias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模型理...

  • “三权分立”模型之约束模型

    基于Trias CEO阮安邦博士提出的云平台可信安全治理的三权分立模型的科研积累,Trias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模型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新解65章三权分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ki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