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新解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导读:本章老子着眼于圣人之知与常人之知的对比,旨在让世人理清知的层次。在老子看来,人最可宝贵的品质就是知性,其可谓人的核心属性之一,因为一个人知性的层次往往意味着其见识的高下,进而也决定着其生命质量的优劣和人生意境的雅俗。
释义——
“知不知,上”句。
先列述圣人的知性境界,即真知。这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境界,当然也是知性中最高的境界,故老子以“上”称誉之。“知不知”,即客观上已臻知性明达之果,而主观上不施自以为知之念。之所以此,在圣者而言是自性本然之故。老子在经文第十章里有一句话,即“明白四达而不知”,其所示现的就是这一境界。
“不知、知,病”句
这句说的是俗众之两种知境:其一指不知或无知,其二指自以为知。前者低级而易解,后者“高级”而难释。无知者专心于情欲笃实于利益故多志昏性迷,而自以为知者偏心于名位执着于见解故终不得其明。
”病”一词,我们从其形字结构上也可以推测其含有的两层意境:其一,其左为“二”为内为心,即喻其内心是分裂的失和的或偏执的。其二,其右为“广”为“丙”,喻其贪欲之大之甚。这里之“丙”为阳火之盛,我们公认的医疗常识认为,一个人身体检测若呈阴性便为康健正常,反之若呈阳性则表明其不正常,可为一注。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句
是说圣人之所以知性圆满,是因为其既避免了无知,同时更以其觉悟力超越了自以为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句
可视为本章的小结,即说只有同时超越了物欲和知见的事理二障,才能趋近真知圣境,完满我们的人生。
本章大意:
明白四达而不以为知不以为能,是知性的至高境界。贪实而无知与好虚而自是,此为常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而圣人能秉持中和之道,融通虚实通达无碍,故他能做到知性圆满。所以,我们要效法圣者,努力提升见识,克服物欲知见,以达成我们圆满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