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这个词,我们从小到大恐怕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感”……
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
我们虽然不大可能每个人都做到像“后浪”那样尽情享用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这几千年文明文化的兴衰变迁确实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得到了充足的体现。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强大的团体和个人掀起一片片浪花,却又转瞬消逝。
而这一切的推手,都是那有形无形无处不在的“危机”。
椰林大火
1942年11月28日深夜,位于美国波士顿的椰林俱乐部照例灯火通明。
结束了一周辛苦工作的人们,带着自己的伴侣朋友,来到这里开始他们周末的狂欢party。
灯红酒绿,彻夜放浪……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却将这本该美好而尽兴的夜晚化为了人间炼狱。

迅捷而猛烈的火舌无情地舔舐着慌乱的人群。可是唯一的逃生出口被堵。所有陷身火场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或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被火焰吞噬。他们绝望地嘶吼着,痛哭着,却只能忍受着这巨大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等待着救援的到来。
最终,492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数百人因窒息、烟雾中毒、踩踏和灼伤被送入波士顿医疗系统。
水火无情,历史上的洪涝火灾所造成的巨大伤害让我们每个人都触目惊心。

人类也制定了各种安全条款,来努力地防患于未然,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不过,小编今天要讲的,并不是安全知识,而是椰林大火的伤亡数字背后,那些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个人危机
灾难之后
椰林大火之后,数百人因窒息、烟雾、踩踏和灼伤被送进了波士顿医疗系统。
可是令医务人员想不到的是,真正压垮医疗系统的并不是这些人严重的身体损伤。
而是那些遇难者家属、火场中死里逃生者受创的精神。

他们难以想象,这些在时钟敲响十一下之前还在和他们把酒言欢、嬉笑打闹的亲人伴侣,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变成了一具具残缺不全的冰冷躯体。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甚至开始为自己的幸存内疚羞愧,彻夜难眠
他们对公正世界的信念动摇了:这些葬身火海的人并无恶行也并不卑劣,为何要被如此惩罚?
俗话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有的幸存者和家属在精神崩溃之后选择了自杀,而大部分人则在最初几周的极度痛苦之后逐渐走入了精神的恢复阶段。
但是难以否认的是,即便是重新开始新生活的人们,终其一生也并未从此次事件的阴影中彻底解脱。
午夜梦回的时候,这一场梦魇还是会时不时地向他们袭来,宛如钝刀般,切割着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

个人危机
什么是个人危机?在我的认识来看,危机就是我们人生所面临的特殊困境。而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熟悉的处理方式去解决。
椰林大火就是很极端的一次个人危机。
灾难的幸存者们就是因为无法接受短时间内的巨大心理冲击,从而对环境、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重大的偏差。以往那些面对困难的方法,诸如信仰和劝慰,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帮他们摆脱困境。从而导致不少幸存者选择轻生来逃避这一切。
当然,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个人危机的形式往往没有这么极端。
比如近年来大家热衷于讨论的“中年危机”。
它不像椰林大火那样以一种我们无法预料的形式突然降临,而是在“危机”发生的前几年,在我们精力开始下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敲响了警钟。而“危机”发生的那一天,

还有经常出现在各个热点媒体上的“婚姻危机”,它也不是在夫妻两人协议离婚的那一天才突然发生,而是在之前的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冷战中都隐藏着足迹。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类“钝刀子磨人”的危机才是常态。
十二个因素
椰林大火不过是人类灾难史上薄薄的一页,但它却给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一场危机,也因此催生了危机治疗法。
面对众多濒临崩溃的幸存者们,林德曼医生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危机治疗”的方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此次事件之后,心理医生们将“危机治疗”推广到了更多的领域,也建立起了更为成熟的危机治疗体系。
他们提出了十二个能影响个人应对危机的因素:
1、直面身处危机的现实
这一点是进行危机处理的前提。
很多人如果身处危机但却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处境,那么对危机的解决便无从谈起。
比如一个面临中年危机的人不认为自己身处困境,便不会想办法去摆脱困境。
2、愿意承担责任
这是解决危机的第二道障碍,即是否愿意承认自己在危机中负有责任。
很多人习惯于将生活的不如意都推给他人,不愿意去改变自己。
比如身处婚姻危机中的两人,习惯于争吵,却不愿意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
3、划清界限
以上两点做到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了。
但是,身处危机者要将自己的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开来,找到自己亟需弥补的缺陷进行紧急处理。。否则大大小小的问题缠在一起,东头还没处理完又跑去西头,整个人焦头烂额还什么都没解决,很容易陷入绝望之中。
4、向外界寻求物质及情感支持
这一点很好理解。外界的人在获取信息、寻找新工作等方面可能会有更好的信息和资源渠道;而贴心的情感支持则可以帮助身处危机者重拾信心。

5、借鉴他人应对危机的方法
我们的朋友、亲戚很可能面临过同样的困境,他们过来人的经验可能会对我们提供更实际的帮助,让我们少走弯路。
6、自我力量
这一点比较抽象,直白点说就是自己的处事态度。
面对问题你能够沉着应对,还是焦躁狂暴?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己见?是乐观展望,还是悲观等待?
一个人的自我力量源自于长期的培养。
7、诚实的自我评估
身处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必然是自己目前存在某种缺陷,但这并不代表自身一无是处。
诚实的自我评估关键在于将自己的长处和缺陷区分开来,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否定,这样才更有利于走出危机。
8、应对过往个人危机的经验
每个人的生命中往往都不会只出现一次个人危机。
之前在个人危机处理中是否成功会形成极强的心理暗示。在面对新的个人危机时,是无助?还是坚信事情会有转机?
9、耐心
在尝试改变的开始,身处危机者所面临的必然是结果的不确定。
一般来讲,需要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才可能找到面对危机的最佳方法。
而缺乏耐心、不能承受不确定性和失败的人总是会倒在成功的门槛之前。

10、灵活的个性
这个很好理解,“僵硬刻板”的人往往思维单一,认为事情只有一种解决方法。
而相比于他们,拥有灵活个性的人更愿意去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11、核心价值观
这个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的原则和“底线”。
为了应对危机,你能让自己做出怎样的让步呢?卧薪尝胆,胯下之辱?
12、不受约束
最后一点,直观来讲,就是选择的自由。
举个例子,当你目前的身体状况极不适合现在的工作时,你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自由支撑你去换一份更轻松的工作?你的家人是否会支持你的选择?这些都是你能否放开手去解决危机的制约因素。
危机危机,顾名思义,危险与机遇并存。
我们每个人都害怕自己遭逢危机,但殊不知每一次的危机中都潜藏着我们人生中重大的转折和机会。
牢记上面12个因素,时时反思调整自己,那所谓的个人危机,就会成为我们腾跃的龙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