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子飘香时节去听一堂《说文解字》课,——这题目是不是太长了?其实还可以更长些,在桂子飘香时节去西湖边的马一浮纪念馆听一堂《说文解字》课。有一个词叫”悠长“,大概就是为了这样的题目诞生的,不长不足以显其悠,不长不足以表其美。
”无茶不文人“系列公益国学讲座是由浙江古籍出版社、花港管理处、湖上有间茶书房共同主办的,能在马一浮先生读书和生活过的地方学习,能在西湖这片山水寻一间教室,来之不易。因此在讲课现场见到典雅又亲和的茶书房主理人高婉蓉老师,内心充满感激。
无茶不文人去听课的这一天清早,第一次闻到桂花香。大多数花是用来观赏的,桂花不同,她是鼻尖上的花。每年桂子花开的季节,都是通过嗅觉被她吸引,一旦空气里若有若无地飘来香甜糯的特有气息,便知桂花开了,于是停下脚步眼光搜寻香味儿的来源,找到后就仰头凑上去深深吸一口且缓缓吐气回味,完成每年又见她的仪式。
桂子花开公告是下午1:00的课,我11:00多就出发了。其实路程并不远,180路过去几站路而已。我的打算很好,就如高婉蓉老师描绘的那样:“沿着湖边,慢走,至蒋庄,马先生的书房,有热茶候着,是桂花龙井,听先生讲《说文解字》……”若是从杨公堤走过去,这一切都很完美,刚刚好。哪知我再一次犯了路痴的迷糊,成功地把满觉陇路当成了杨公堤,于是走过去的时间延长了半个多小时。不过也好,满陇桂雨是别人求之而不得的风景,虽然后来走得匆忙了些,倒是也没辜负一路的花香……
至蒋庄、马先生书房。一杯热茶上来,果然是桂花龙井;一瓶清水在侧,赫然印着蠲戏书屋。我的背后,是窗户。窗户外,是西湖。然而以我的眼光也只看到西湖而已,不知道对面是南屏山,更不知道湖山之间还长眠着一位大家,章太炎先生。而马一浮先生和章太炎先生,都是即将要来讲课的郁先生的铁杆偶像。
茶和水先生之谓,敬重是敬重,太文雅了些。我辈俗人,且以老师称之。这是第二次听郁老师的课。第一次是去郁老师的家乡桐乡市大麻镇海华村,听了一堂《海华村的姓氏》,受用至今。受益的并不是上课的具体内容,而是由所讲的内容体现的为师者的风范、胸怀和精神。第一次课后回来,基本上把郁老师公众号的文章全部看完,网上能找的资料找遍,有些文字当成范文背诵。郁老师有很多朋友,在他笔下一一呈现,我对郁老师高山仰止,对他的朋友们望尘莫及。我尤其羡慕他的朋友们可以常常和郁老师谈天。我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本跟他谈天的。假如他的朋友们和郁老师是谈天,我就只能和郁老师谈天气,然后在今天天气真好哈哈哈中迅速逃逸。郁老师请我吃过饭,我很感激,我也想回请一次,只有诚心却没有铁胆。假如有哪位学友想为我助阵,下次我请客,你们负责谈,我负责听就好。
郁老师回归《说文解字》课程。我之前对《说文解字》一无所知。既是一无所知也就没什么好准备的,所以我就是白纸一张,顶着一颗空空的脑袋前来,郁老师讲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郁老师曾说过他不会讲课,也没有讲义。没有讲义是真的,不会讲课是假的。郁老师讲课当然是有思路的,只不过这个思路我大概要听到半程才能领略到,哦!原来他是这样讲的!但是听讲若不记录就再也想不清楚他是如何跳转的,于是就有一些些分神,于是就跟不上……跟不上,再之后就断断续续记一些能捕捉到的偶尔能听得懂的……《说文解字女部》,一个女字,从字形,到字义,到读音,到古音,到音转,到字与字的关联、通用,到各种古书名目信手拈来的引证,课程密度之高,跳转之快,除了彰显郁老师渊博之外,记忆力也超群,完全可以胜任桐乡大麻镇”最强大脑“。而我在老师的课堂上快要沦落为”最弱大脑“,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时,眼前的字和老师都模糊起来,想起陈鼓应先生举7年之力完成《庄子今注今译》一书,想起那本书里繁杂的解释,想到若没有《说文解字》的功底,只怕是完全读懂古文也难……又想到陈鼓应先生研究庄子近60年,止庵先生也把庄子作为此生唯一不计时间不计精力代价要反反复复多次重读的书,在心里频频泛起在老庄里一探究竟的好奇和信心。这堂课我又没有好好听完,但每一堂没有好好听完的课,总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比如呢?还是不比如了吧。时间总会印证的。
《说文解字》女部课堂笔记
一件事情的美,总是首尾呼应的,来时桂花,去时雨。课程结束时,受台风影响,还没走到4路公交站,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裙子瞬间全湿。真难得在落雨时恰逢在西湖边,索性停下,撑着伞欣赏此时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当日,有学友从象山、海宁等地赶来,听说最远的是从广东赶来,既为躲台风,亦为听讲座,真是佩服,真好。
课堂 课堂 课堂 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