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论衡》卷四·书虚篇。在知识稀缺的古代,如此冷静的分析真的让人很震撼。
文章的主题是不迷信市面上的书籍,不要看到竹简帛书上的字,就崇拜得不得了,以为只要有字就是圣贤书。
无论什么时候,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很有必要。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於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
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沈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於事也。
如果要简单概括一下以上几句话的意思,一个是“不迷信权威”,另一个是对传世的书籍,切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东西,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正如今天的网络中有不少人为了吸引流量,不惜标新立异,夺人眼球;
古代的书籍,也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内容。
作者在文中反驳了不少历史典故,一些书本上的传说,用逻辑去扮演一番,就会发现前后矛盾,古书上写的未必为真。
最近北大那位陈老师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她不出名,可能不会有人去关注她过往的学历;但她所从事的培训行业,又要求必须出名,否则不能忽悠更多人付费。
在左右横跳之间,终于玩脱了。
普通人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考证事件后面的真实答案,接受的又是碎片化的信息,浪费时间不说,还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也是非常可惜和遗憾的。
我们在自学或者陪孩子学习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选择口碑较好的出版社,他们出版的书籍会比一般出版社审核更严格,对作者的要求也更高。
顺便推荐几家比较权威的出版社,供大家参考:
中华书局的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籍
中信出版社的经管类书籍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这两家的儿童读物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