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再读《活着》

再读《活着》

作者: 诗雪晴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12:04 被阅读105次
再读《活着》

  好几年前,粗略看过一遍,几无印象。今日再翻开,顿生惊奇,这样一本厚重的书,时至今日才想起来再次翻看,这些年,似是错过了,某种深沉的生命的力量。

      (一)

        于暮年,将一生的颠沛流离,低声诉说。

        没有愤怒,没有哀怨,平平静静地,像是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像是在倾诉某一件闲情趣事,那样清淡,却让人震撼。福贵以醍醐灌顶的力量,用看尽人事沧桑的沉静告诉我们:“活着的力量不是喊叫,而是承受,承受一切来自生命的责任,和最深的孤独。”

        他对生命的解读,像一位哲人,在揭示生命的真谛。

      (二)

        这是福贵的故事,更是20世纪整个年代的故事。

        我无意要重复其中的故事情节,只是想要一抒心头之感。

        我是一口气看完的。看到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一个一个的死去,我开始觉得余华是残忍的,是血淋淋的刽子手,他亲手杀死了这一个一个的生命。

        可是,如若没有这样的鲜血淋漓,又如何而来这样深入骨髓的震撼。

      (三)

        福贵的儿子,有庆,是第一个死去的。在那样的年代,他懂事到让人心疼,他明白姐姐被送人只是为了让他可以上学,但是,他不要去上学,他要姐姐,哪怕被父亲打。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来回跑了”他的母亲说。一句不痛不痒的话,怎么能够表达母亲再也见不到孩子在村口蹦蹦跳跳的心痛?可是,她又能说什么呢?

        有庆是有爱的,他是那么执着的爱着他的两只小羊,为了给羊割草,每天在田间和学校来回奔跑。没有人可以剥夺他爱它们的权利,除了死亡。

        他的死亡,只是因为县长夫人临盆输血,而他正好血型相配,所以抽血过多而亡。这样的死亡方式,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也许是在诅咒那个时代,而我更愿意说他是死于人性的冷漠。

      (四)

        另外一个我想提到的人是家珍,福贵的妻子。

        想来想去,没有找到哪一个合适的词可以恰到好处的描述她。

        如果没有家珍的不离不弃,福贵这一生的故事也许就无从谈起。

      年轻的福贵,跟当时很多其他男人一样,浪荡公子,辗转于青楼、赌场,家珍没有责骂他,拖着七个月的身孕去赌场,当面下跪,求他回家。福贵觉得丢了脸面,动手打她,命人把她拖出去,十几里的山路,她一个人,还有肚子里七个月的有庆,在雨后湿滑的泥泞里,摸黑回家。

        面对他的嫖赌,她没有哭没有闹,而是做了四样菜,每样菜底下都放一块肉。福贵明白,妻子这是在告诉他虽然样貌不同,但女人终究都是一样的。

        福贵赌博把家底败光了, 家珍被父亲接走,可是后来她又偷偷跑回来帮助他;福贵被抓去做壮丁,她一个人在家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在家里等着他回来;她得了软骨病,却依然坚持炼钢,挣工分,帮福贵应付家里生计;病重在床,却担心女儿凤霞还未嫁人,硬是扛着不肯离去。后来,凤霞嫁人了,她终于放心了。觉得来世上走这一遭也值了。

        她是一个懂得知足的女人,从来不嫌弃福贵;是个聪明的女人,懂得怎么样生活;是个苦命的女人,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痛。就在她觉得她终于可以安心的时候,凤霞,她仅剩的唯一的女儿,难产死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他说“我也不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能给你做一双鞋”,她说“我也是当娘的人,我两个儿女活着的时候也都孝顺,这一生有这些也就知足了”,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淡淡的女人,陪着福贵走了坎坎坷坷的大半生。

        也许,对现在的我们而言,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爱情,这种淡然的心态,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吧。

        (五)

        太多时候,我们在感叹生不逢时,感叹生活不易,可是,生命中真正的痛,是艰难的生活吗?不是,是绝望。

        福贵这一生看到了多少生命的消陨。先是父亲被自己气死,母亲的病逝,儿子有庆被抽血抽死,女儿凤霞难产离世,妻子身心难熬病逝,女婿被水泥板夹死,外孙吃豆子被撑死,最后,只剩他跟一头买回来的老牛相依为命。经历了这么多,只怕已经没有气力再为生活中的琐事悲痛了,唯有坚持活着。

        这也许就是这位老人可以平静叙述这一生的原因了,没有什么再能在他的生命中掀起任何波澜了。

        他遗世而独立,他冷静而深沉。

      (六)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我们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盖棺论定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而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相关文章

  • 再读《活着》

    忘了是在高中还是大一读的余华老师的《活着》,毕竟时间久远,人又总是善忘。唯一记得的是当时哭的稀里哗啦的。 再度翻出...

  • 再读《活着》

    再读《活着》,福贵的苦难仍然萦绕着自己,但再读并不是上一次的重复,而是寻找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苦难,一个人究竟能承...

  • 再读《活着》

    文|遇见 每当自己没有动力时,我就会选择一些励志的书来读一读,为自己鼓鼓劲,打打气,这是我自己的自我激励法。 活着...

  • 再读《活着》

    好几年前,粗略看过一遍,几无印象。今日再翻开,顿生惊奇,这样一本厚重的书,时至今日才想起来再次翻看,这些年,似是错...

  • 再读《活着》

    《活着》 余华说:活下去 就这样活下去有人说:生活也不过是生下来 活下去 再一次陪福贵走了一遭 再一次作为旁观者旁...

  • 再读《活着》

    再读余华的《活着》,对人物命运的惨痛而引发的悲怆渐渐止息,另一种的接受与安然悄悄升起在心间。 余华...

  • 再读《活着》

    文|寒七里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初读《...

  • 再读《活着》

    看完电影,再读本书,虽有场景上的代入感,对于本书主题的深化,却起到了令人意外的效果,北京之于杭州,城市之于农村,巩...

  • 再读《活着》

    生活给了你一块糖,转身就给了你一个巴掌。可到了主人公福贵这,就把巴掌换成了重拳。 年轻时的福贵嗜赌,好嫖。最终败光...

  • 再读《活着》

    这个月利用学习的间隙,凡是被一鸣老师提到的书,都去《微信读书》找来看了,有的是第一次看,有几本是再看。 余华的这本...

网友评论

  • 艾草儿:在先声明,我是冲着图进来的,哈哈。
    再有疑问,姑娘读的是哪个版本?可用“厚重”来形容?12W言充其量也就两个中篇的长度,不过“厚重”倒可形容书中之故事,勉强接受。
    另有一处,“20世纪整个年代”——囊括太广——20世纪中后期中国农民的故事。
    以上勿怪,莫要生怨。
    姑娘文笔之清新宛若清泉润石,赞。
    就个人而言,未涉及生与死的作品,不能够称其为一部好的小说。作者是旁观者,冠以“刽子手”的头衔,不当,也不公。
    羊,是希望和理想的象征;牛,则是沉着与坚韧的代言。希望的被剥夺,生命便是一具行尸,无以恋。
    相继死去的人,他们都是社会和时代的牺牲者——生命之可贵,不可弃!
    笔者最后的观点,不予苟同,活着本身有何意义?富贵为何不选择自杀?亲人的相继离去,不足以击倒一位孱弱的老者?他是在对抗,在反抗,对的是什么?反的是什么?命运!最后,他还活着。
    祝君,一切安好~
  • 青青子衿girl:棒棒的
    诗雪晴:@许青青 谢谢关注,谢谢你🤗🤗🤗
  • 卡布奇诺花蜜:细腻中见真情,文字里流淌了诗意
    卡布奇诺花蜜:@诗雪晴 关注也好!~
    卡布奇诺花蜜:@诗雪晴 客气了~ 加油呢
    诗雪晴:@加醋的咖啡 刚加入简书,谢谢你的支持。

本文标题:再读《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rp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