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清明节去了洛阳。
儿第一次去洛阳,是2012年小学毕业的暑假,那是一次行走冀、晋、鲁、豫四省,用时最长的游学。
洛阳,是那年回程途中的最后一站,因为时间关系,在这座城市只游览了龙门石窟和关林,品尝了当地的水席,翻看微信记录,没有找到相关信息,又登录许久未上的QQ, 粗略记录了当初的行程。
有一张像片,十二岁的儿站在爸爸身边撩起衣服露出肚皮,一副热不可当的样子,在冀、晋、鲁野外放养一个多月,他裸露在外的皮肤被七、八月毒辣的太阳晒得黑红,而肚皮白白的——生长在高寒青海的他从来没有光膀子的习惯,在内地,即使七八月的三伏天,他也羞于脱掉背心。
那是一家以洛阳水席出名的饭馆,叫“真不同”。当时他爸爸在点餐,一旁头戴硕大的牡丹花穿古服的服务员认真地记菜单。
还依稀记得洛阳水席的味道,那种酸近乎于馊,习惯新鲜的原汁原味的南方人很难接受,但爱酸的西北人反越吃越觉得开胃,有一道菜,萝卜切丝的刀工让人叹服,脆脆的白萝卜硬是吃出水粉那种滑细的感觉。
时光如飞,转眼十二年了,在洛阳的儿去搜了“真不同”,它还在,不过在大众点评上口碑似乎很不好,儿转头去了别的店。
他爸看到儿吃的午餐,问: 吃面啊,怎么就只点了一道松鼠鱼?儿说,根本没点主食,光吃菜了。
这老夫子,自个儿爱吃面看啥都是面,早忘了那貌不出众、汤汤水水大碗盛上来的洛阳水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