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财富流》一书,作者是约翰逊家族财富大厦奠基人汉斯·约翰逊。
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个观点:富人身上经常能看到的一种心态。
1.痛苦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两种痛苦,一种是求而不得,比如想变得有钱,但是比较困难;另一种是真的得到了,比如有钱之后,虽然得到了之前得不到的物质生活,但是却发现生活也不过如此。
尤其是许多人发现,即使他们赚了很多钱,买了好东西,拥有了更多的物质,他们也还是感到不开心;无论他们的奖金有多少,生意有多成功,房子有多壮丽,他们都觉得还不够,总想要更多。
得到了痛苦,得不到也痛苦的原因在于:消费主义的渲染。
消费型社会与消费主义相生相伴。
消费主义的核心:把物质与某品情愿体验捆绑。
比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代表爱情的奢侈品、亲情的营养品,可是即便是那些举办了盛大婚礼的人,有的最终还是以离婚告终;即便是买了以前很羡慕的东西,得到后发现并没有产品渲染的那种功效。
本质上,产品是固定的,但每个人对它的体验是不同的。
2很牛的心态
在我们当今这个信奉“更大即更好”的六化理念中,更违背这一理念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习以为常生活在一种追求“更大”的文化中。
请你扪心自问,我追求的东西,真的让我感到幸福吗?
我们拥有的越多,幸福感就越低,我们变成了富裕的可怜虫。
更多不是更好,更大也不是更好,实际上,少即是多。
要想逃离“总是追求更多”的牢笼,只有一个方法,那就好采取一种进攻的心态,去进攻那些正在诱惑我们的东西。
作者发现这是很多富人都有的一种心态:进攻心态。他们不仅不相信广告商的渲染,他们还会主动出击反驳广告用语。
他们会站在客观视角,排除广告上讲的各种神奇的功能,进攻自己的情感软肋。
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被打动,但是他们更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被洗脑。
3.财富系统
对于财富的支配,作者发现不少富人的财富支配系统,符合:“1-1-1-7”原则。
这个财富系统是这样运行的:
第1个10%捐给慈善组织;
第2个10%放进财富账户;
第3个10%是偿还债务的“债务加速器”;
最后的 70%进入支付账户,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开销。
财富创造者和财富自由系统的实践者都受到了极简主义心态的激励和强化。
我们今天拥有的习惯,也会在将来常伴自身。但是如果我们变成了自己当前财富的好管家,好经理,不论当前财富是多是少,我们都为生活中的其他好事情建立了正面的连锁反应。
你必须乐于后退一步,想清楚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必须认真梳理你的支出,将其控制在你的收入的70%以内。
只要你将自己生活中的支出控制在收入的70%以内,就能够自由地支配你的钱。即使你想采用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那就去做吧,不要有愧疚感,因为开销在你的收入范围内。
但如果你突破了70%的界限,花未来的钱,花赌上信誉的钱,那么你的自由就会越来越少。
只要你熟练把掌握这个财富自由系统,你会发现你的收入及资产都将开始显著增长。
接下来你还会发现,只用不到70%的收入来生活,你也能过得很好,而不是必须买这个,必须买那个。
总结一下,富人身上都能见到一种很绝的进攻心态。他们不会任由营销语言占领自己的大脑,他们会进攻那些语言,主宰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