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因为儿子玩iPad,我强行制止后我们之间发生冲突,到后来我再主动去跟他交流,想引导他如何在以后避免这些冲突,结果没达成一致。我再生气,再反思。
发现在引导孩子反思时,其实我沟通的过程完全不对,虽说引导孩子反思,但我跟孩子分享的是,我觉得他哪里做的不妥,他应该怎么做,并不是反思自己,我在沟通中哪里不合适。
当我说他要怎样做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认为是这样,我觉得你说的不对。”顽固不化,还在挑衅我!我再度发火,“我已经在耐着性子跟你聊,你还这个态度!”我认为他在对抗我,挑战我的底线。
但其实,今天看的一本书《青春期关键对话》中说,十一二岁的孩子刚步入青春期,一方面要求独立,另一方面情绪易冲动,在跟孩子谈话过程中,孩子不同意你的意见,他只是在表达他的看法,但往往大人认为孩子在反抗。
我彻底被说中。
首先,在孩子玩了1个多小时IPAID,我当时说,“玩这么长时间了,可以收了哈,几分钟收啊?给你个缓冲时间,玩的正起劲呢。”他说“十分钟”,继续玩他的游戏,我有点着急,“还十分钟呢!给你5分钟!”他就不高兴了,冲我嚷,“那我干嘛?我没事干!你陪我打乒乓球!”之后打球中又各种没事找事,我最终没忍住,暴脾气......
第二,第一次反思后,我本着引导他反思的态度去沟通,但在沟通时完全在说他在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我引导的内容,以为是在让他反思,其实是说教,本质上是批判他,否定他,而他还在情绪中,肯定不接受,内容不对,时机也不对。
第三,在他说你“说的不对,我不认为这样,我就是控制不住,你说的没用...”这是他在发表不同意见,但我认为他跟我叫板,我再发怒,生气离开,给自己冷静叫暂停。
反思当以自己为主,沟通中却在说,孩子在哪个地方做的不妥,希望他怎么做,我对孩子还报着期待,沟通还是说教的本质,这不是个平等的交流。
跟孩子交流时,我应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比如在劝孩子放下ipad时,语气不要太强硬,征求他的意见,十分钟就十分钟,已经玩那么长时间了,再多5分钟有啥意义吗?在打球时孩子激怒我,我没有给自己叫暂停,而是任由“河东狮吼”,我不也没做好榜样吗?自己都控制不住脾气,为什么要求孩子能控制住,他是我生的;在引导孩子反思时,用启发性问句,“你怎么看,你觉得怎样...”而不是“你应该如何如何”,他抗拒时只是在表达不同的看法,不是对抗,不能不让人说话,但我以为他不听我的就是在挑衅我,再怒.....到底谁之错?
如果以这样的态度跟孩子交流,是讨论的性质,应该会好很多。
02
今天早起后,我准备早餐,想着瞅机会跟孩子再聊聊。结果是,我俩表现很同步,昨天的事情就像没发生一样,我们说话都很和气,我去拿了小电扇,孩子立马把电扇风向调整到我的位置(平日没这么殷勤,早餐时间紧张,都是我伺候他),接着他又主动帮我拿东西,和我有说有笑分享些日常小事,表现出奇的乖巧,他在向我示好,我内心狂笑。
哪有隔夜仇啊?即便头天再生气,睡了一晚,他的情绪也过去了,也应该觉得自己有不妥之处。我心想,没必要再说了,人都主动向你示好了,他心里有底。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一时控制不住而已,他又不是不明是非。
孩子和我非常友好地一起吃饭聊天,一切烟消云散,没什么事,以后我纠正我的态度就好了,把他当成成人看待,给他足够的尊重,切记以后和他说话的态度,由说教改成讨论。
“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我看到你玩iPad一个多小时了,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要不要休息下眼睛呢?”…
说话客气点,好说好商量,胜过每天斗智斗勇,还防不胜防……
儿子一脚步入青春期,为娘一头钻进书堆里,找对策,求方法,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