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梅爱自己第38天(10月26日)分享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今天继续和您分享《这样和世界相处》第二部分自卑情节和优越感中的第9小节——洞察人性(2)决定心理生命。
我们发现心理生命的行动朝向一个目标,因此人类灵魂是动态体系,我们将它想成是诸种活动力量的合成。这些力量源自同一个原因,即完成某一目标。这个奋勉奔赴目标的目的论,是“适应”的观念中固有的。
人类的灵魂决定他们的心理生命。倘若朝向目标的活动未经过决定、持续、修正及引导,就没人能够思考、感觉、盼望、梦想,这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反应环境的需要。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以及前文呈现过的那些根本为基础,如果不局限于常在目标的模式中,我们就无法想象个体在做决定时的心理演化。至于目标是可以变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在这一基础上,关于灵魂生命的一切现象便可以当作为未来情境所做的准备。虽然心理机制中灵魂不只是朝向目标的力量,但个人心理学确实只从“朝向一个目标”这个方向去思考人类灵魂的全部表现。
要了解个人的目标,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他的行动及所表达的意义,并且要了解这些行动及表达有什么价值。此外,我们还需明白,这个人应该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目标,这就好比我们知道石头的路径后再让石头落地一样。虽然灵魂并不知晓自然的法则,可是只要某人有一个常在目标,那么他的每一个心理倾向都必然宛如遵守一个自然法则般追循着一个驱迫力量。
灵魂生命确实存在人造的法则。有人会被表象所欺骗,认为谈论心理法则的证据已经足够。一旦有人相信自己已经展露出天性并确定了周围的环境,那他已经走偏了。好像一名画家要画一幅画,一旦有人提供给他具体的目标,他就仿佛受到自然法则的支配,依序进行所有的活动。但是,他画画的目的是因为受了某种驱使吗?
最近学习段老师的课程五步升级亲子沟通的效果。在最近的一次护航中,我就用上了,高三的一位女孩子,平时就是特别在乎感觉,如果感觉不好,行动力就会比较差或者慢,护航那天我先读懂她,说她和我的模式特别像,也是一个感觉性特别强的人,我们的感觉良好,办事和学习的效率会很高,所以我挺喜欢自己的这个特点的,也比较理解这样的人,孩子听我说完后,非常高兴,感觉有人理解了她,我和她顺利的进入了沟通状态,段老师的方法确实好用。我最近想把这个亲子沟通的套路也想用在自己的家人身上,我感觉这些沟通方式对于任何人都是比较喜欢有效果的。
最近参加了周鼎文老师工作坊的学习,对用丰盛和富足回馈自己和每一份关系,有了一点思考,丰盛和富足存在于自己的内在和每一份关系中,让自己的内在和每一份关系当中都有爱在流淌,充满了富足与生命力,才能真正荣耀所有滋养我们成长的人。生命中所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份需要用爱滋养的关系,每个个案帮助我们看到关系的结点在哪里,帮助我们用有意识的爱去滋养这份关系,但是我相信更重要的是带着觉察,用心去感受我们爱的方式,如果我们用尊重的,接受的,序位的,祝福的,流动的方式去爱,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丰盛和富足就会自然的充盈我们的自身和每一段关系。
亲爱的,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支持和陪伴。好书相伴,心灵相约,让我们一路相伴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