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洞察人性》2

《洞察人性》2

作者: 可可儿妈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16:46 被阅读0次

一个年轻的女士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自幼便受尽宠爱,母亲终日照料她,不管她有任何心愿,母亲都会帮她达成。这个身体柔弱的小女孩在这种无微不至的照料宠坏了,产生了几乎无穷无尽的欲望,不停的落泪,种种要求,忽然有一天小女孩发现母亲每次生病都会表现的傲慢且随意。没过多久,小女孩便因此醒悟到生病也能作为一种手段,有很高的价值,她因此对普通人不堪忍受的疾病不再持抗拒态度,身体不好在她眼中并非糟糕的是在这方面她经验丰富能随心所欲的生病,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时就更是如此了,可惜她的需求太多,最终长期生病,虚弱导致他真的得了慢性病,这种疾病情节在孩子和大人身上都非常常见。在这种人看来,疾病能赋予人们更多的权利,吸引所有家庭成员的注意力,借此机会他们在家中想要什么就做什么,身体不好的人有很大概率会借助这种方法获取权利,这点必须要承认。

在我妈妈懂事起,外婆就因眼睛白内障瞎了。在我看来外婆被照顾得很好(我妈妈的两个姐姐轮流照顾,80多岁的时候,她身上的衣服整整洁洁的,整个人干净清爽。)从我小时候起,我妈就胃病这样那样各种不舒服,一直到现在。可能潜意识里面就有一种觉得生病是一种权利,可以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我却从a面走到负a,我特别讨厌生病。生病了也宁愿扛着。 这次生病住院是我人生中出了生孩子的第2次入院。我肺上有白色的钙化斑点,其实十几年前,有一段时间我是咳得特别厉害。但是也是自己就是忍着,随便买点药,后来也就痊愈了。还有一次我摔坏了尾椎骨,在家里躺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有去医院检查。我突然发现我是否太过于坚强了。这次生病其实也可以这个手术不马上做,但是我还是把它做了。 慢慢的这些东西开始有所松动了吧。

《圣经》上说“施比受更有福”,这句话恰恰着重突出了给予的态度,若能对其意识和隐藏的人生经验做一番细致的揣摩,便能了解这一点,这种给予贡献助人为快乐资本的态度,是否能让给予方的灵魂完全沉浸于上帝的祝福中,让其精神获得快乐和安宁,在某种程度上发挥弥补作用。只想索取不知餍足的人恰好相反,在他们看来要获得幸福必须不停的追逐或掌控新事物,因此他们永远都不能感受到何谓的满足。他们从不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悲惨遭遇,更有甚者,他们只做旁观者,为别人的不幸而高兴,他们想让其他人遵从他们制定的规则而不能提出任何要求,他们自己却从未想过要跟其他人友善相处。

他在持续的悔恨和混乱的思维中迅速的度过了白天,到了晚上睡觉时又认为自己如此精疲力尽,全都是因为学习,但他其实根本没有用心学习。

这其实就是好多在学校混日子孩子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

  • 《洞察人性》2

    一个年轻的女士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自幼便受尽宠爱,母亲终日照料她,不管她有任何心愿,母亲都会帮她达成。这个身体柔弱...

  • M2-洞察人性

    三天学习九型人格的过程就像和侦探柯南去破案,刺激而有新意。了解了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对其他人的行为有了“原来...

  • 洞察人性

    《洞察人性》这本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经典心理学系列著作,分为“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部分。本着了解人性...

  • 《洞察人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同时,他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在学术界拥有重要的地位。...

  • 洞察人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悉人性、察人心是做销售的看家本领, 你知道得越多,懂你的人越少...

  • 洞察人性。

    人与人之间表面了解和表面的交流或表面常说些客套话,并不一定代表你跟他非常有交集,也并不一定代表她一定很了解你,有可...

  • 《洞察人性》

    关于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教授。同时,他也是...

  • 洞察人性

    特别喜欢《被讨厌的勇气》,曾经一读再读。而本文对我的启发如下: 1、人性在我看来,就是某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2、...

  • 洞察人性

    首先我们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人性的含义是人的根本诉求,探索一个人的根本诉求的过程,就是洞察他的人性的过程。 在第二...

  • 洞察人性

    《洞察人性》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与弗洛伊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察人性》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yi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