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是回忆,回忆总是那么美好。最近,或许是连续多天的梅雨天气,让我的回忆总是和春雨相关。
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悄悄地,春天的脚步已经走到了尾声。而我却在惜春和叹春。
昨日,冒雨把从家乡带回来的土特产——杭美大蒜头送到各亲友家。
说起蒜头,记得我刚在简书上写作时就写过一篇陪老父亲种蒜头的情境,一晃就是好几年过去了。
可是,我的写作却在这几年当中,并没有多少长进,去年至今都已经放弃。
为什么我总是那么容易放弃呢?我也不知道,刚开始总是信心满满地,写上几天,感觉就没什么可写,也就写不下去。反反复复、磕磕绊绊。
自我剖析,更多的可能是拖延带来的恶果。
在网络上查找了相关资料,叫做习惯性拖延症。
习惯性拖延是指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表现为在面对任务、目标或责任时,倾向于推迟或延迟行动。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人失去机会、增加工作压力、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纠正。
网络上还介绍了应对习惯性拖延的方法: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制定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表。通过制定计划和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量,并且可以更好地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
分解任务:有时候任务太大或者太复杂,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承受。分解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将任务分解为小部分,每次只专注于其中一部分,逐步完成整个任务。
打破惯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拖延时,可以通过强制自己立即开始工作来打破这种惯性。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让自己的大脑适应新的习惯,从而逐渐摆脱拖延的习惯。
奖励自己:当我们完成任务时,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从而增强自己的动力和积极性。这种奖励可以是一些小事情,比如看电影、购物、吃零食等等。
寻求帮助: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来克服拖延。寻求朋友、家人或者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计划,并且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建议。
总之,克服习惯性拖延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分解任务、打破惯性、奖励自己和寻求帮助等方法,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逐渐克服拖延。
为了克服我的拖延症。想来想去还是通过持续的写作来达成这个目标。
不知道这一次能够持续多久,只能尽力而为吧!
网友评论